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发布今年一季度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报告
■本报记者 李 方
4月19日,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和车人网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收到的3004例汽车用户有效投诉分析报告,质量问题投诉占35.5%;服务问题投诉占11.3%;综合投诉(同时有质量问题和服务问题)占53.2%。
产品质量闹心
相比2009年同期,汽车用户因安全隐患和厂家自身生产缺陷进行投诉增加近15%。汽车投诉数量前三名分别是山东省、北京市、广东省。陕西省、辽宁省投诉量增加明显,跻身投诉前十。
投诉涉及的部分汽车质量问题,多是难以想象的低级错误。例如,发动机启动困难,达不到厂家标称的功率指标,油耗异常、渗油、异响、怠速异常等,在全部投诉中占23.7%。变速箱异响、换挡困难或跳挡、乱挡、发热等,占12.1%。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打滑、异响等,占7.6%。方向盘转向轻重失常、自动回正性差、有异响,占12.9%。刹车制动存在拖滑、制动距离超过标准、异响、跑偏,占9.3%。车桥、传动轴、悬架异响,避震器漏油4.6%。轮胎早期磨损、鼓包、爆裂、龟裂,占2.6%。车体锈蚀和裂纹,空调制冷、制热不正常,玻璃升降机等不能正常工作,座椅质量、车内噪声、车身震动、起动机、发电机及电动刮水器、照明、转向灯、组合仪表等不能正常工作。其中,车辆易熄火、异响等,反应最为强烈。
上述问题很大一部分是赶工的结果。从另一个角度看,汽车生产企业对零配件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也存在较大问题。
新车质量未见好转
值得注意的是,新车质量依然没有好转。
从行驶里程分析,近95%的投诉出现在保修里程内,其中,1万公里内出现问题的汽车产品投诉占总投诉量近一半,相比上个季度增加了4.4%。5000公里以内占 31.5%;5000-1万公里占15.9%;1万-2万公里占20.6%;2万-4万公里占17.4%;4万-6万公里占8.7%;6万公里以上占5.9%。
从购买时间看,汽车产品2年内出现问题的投诉占到总投诉量的90%以上。其中,6个月以内出现问题的投诉占60%以上,相比上季度,增加2.1%;7个-12个月占14.4%;13个-24个月占15.7%;25个-36个月占5.7%;37个月以上占3.6%。
统计显示,紧凑型车和中型车是本季车型投诉的重点,两者投诉量之和占总投诉量的近70%。相比2009年第四季度,紧凑型车的投诉增加较多,中型车和SUV的投诉有所提高,但小型车的投诉降低明显。SUV车型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发动机、车身附件等部位。
这些数据表明,新车出现问题的时间间隔在缩短,半年以内的新车质量呈下降趋势。
新车出现如此多的质量问题,令很多车主难以接受。投诉车主中80%左右为首次购车。
服务质量投诉上升
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汽车产品服务质量的投诉中,服务收费、承诺不兑现、销售欺诈等方面的投诉,比上季度有所上升,服务态度、人员技术、配件供应的投诉则出现下降趋势。
其中销售承诺不兑现的投诉,呈上升的趋势,问题主要集中在4S店、服务站承诺的维修时间与具体的维修时间不符。
但有两点令人满意,统计显示,一季度中企业处理投诉的时间整体情况良好,相比上季度,3天以内有回复的投诉提高明显,占43.3%;4-7天33%;8-15天占15.6%;半个月以上占8.1%。另一个就是,投诉总体解决率提升明显。其中,一次投诉解决率69.3%;二次投诉解决率占17.2%;三次及三次以上投诉解决率8.5%。
投诉数据细分
从地域排行看,一季度的投诉,以山东省为最多占12.7%;其次是北京市占11.2%;广东省占10%;相比以往,前三名省市的投诉量有所下降,江苏省占9.9%;河北省占8.8%;浙江省占8.5%;四川省占7.9%;陕西省占7%;辽宁省占6.8%;河南省占5.6%。陕西省和辽宁省的投诉量增加明显。
从购车价格看,30万元以下的车型投诉占总投诉量的94.6%,相比上季度略有降低;10万-20万元车型的投诉增加明显,增加了11.3%;5万-10万元车型投诉下降明显;50万-100万元车型的投诉有上升趋势,相比上季度增加了2.3%。
从具体比例来看,5万元以下占6.4%;5万-10万元占26.8%;10万-20万元占43.3%;20万-30万元占18.1%;30万-50万元占2.4%;50万-100万元占2.5%;100万元以上占0.5%。
按车型细分,微型车占3.2%;小型车占13.0%;紧凑型车占42.7%;中型车为31.4%;中大型车占1.8%;豪华车占0.4%;MPV占1.7%;SUV占5.4%;客车占0.4%;货车占0.0%。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一季度相比去年同期,合资品牌车型的投诉增加,占81.2%;进口车投诉略有降低,占3.0%;自主品牌车型的投诉呈现递减占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