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期待低碳科技尽快走进百姓生活
作者:尹卫国


    ■尹卫国
  节能、低碳是上海世博会的主旋律,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世博园区穿行不息的1400多辆电瓶车、充电车,完全实现了废气零排放,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集中运行示范(据5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
  上海世博会不胜枚举的低碳亮点让观众大为惊叹。比如,世博场馆照明大量采用LED绿色光源,比普通白炽灯节电高达90%;上海企业联合馆屋顶安装一块2200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屏,屏上布有管道,管道里充水,太阳能将管道内水加热,然后借助低温热水发电新技术进行发电,产生的电能可以满足该建筑照明及设施用电;日本馆设计了一种能吸收阳光、存储雨水、吸取自然空气的循环呼吸柱系统,高温时节展馆内凉风习习,无需开空调。
  这些用高科技打造的低碳生活,精美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笔者以为,低碳科技不仅是为了让老百姓开眼界,更需要尽快走进社会公共生活和百姓家庭,促进整个社会节能降耗和绿色环保。如果世博会的低碳科技展示只是一种表演,只停留在概念或理念阶段,难以全面推广,那么其展示的价值就会打折扣。
  那么,世博会上的低碳科技是否具备了推广条件?据专家说,世博会展示的大量涉及城市生活的高科技,技术上基本成熟与可行。比如电动汽车充电一次可以跑500公里,完全适用于城市公交;LED绿色光源、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利用、房屋“遮阳伞”隔热等高科技,可以广泛运用于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楼。
  应该看到,引领世界新潮流的低碳世博映照下的城市节能,目前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还是一块短板。以建筑节能为例,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城乡430多亿平方米既有建筑中,达到节能标准的仅占5%左右,而新建筑有90%以上属于高能耗。1978年,我国建筑能耗只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06年迅速攀升至27.5%。专家测算,再过20年这个比例将提高到40%左右,可见建筑节能迫在眉睫。
  推广应用低碳科技,看来不缺技术,主要缺资金、缺观念。据统计,如果将我国民用建筑全部改造成节能型,起码需要1万亿元。因此,政府首先应该带头践行低碳理念,如加快引进电动汽车作为公务用车和公交运营,加大资金投入,将办公楼和公共建筑改造成节能、环保型,以引领百姓低碳生活观念。同时,应多措并举促进民用住宅节能改造,如采取国家与居民合理分摊改造资金、对节能住宅给予奖励等措施,推进民用建筑低碳化。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期待低碳科技尽快走进百姓生活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