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工商局发布第一季度流通领域农资质量定向监测报告
本报武汉讯(杨菀城 彭为红记者吴采平)湖北省工商局近日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流通领域农资定向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以来,该省农资市场化肥、农药质量比去年有明显好转,第一季度化肥合格率为77.1%,农药合格率为77.8%。
记者从湖北省工商局了解到,今年初,该局全面部署“红盾护农”行动,计划全年在全省范围内抽检农资商品1100批次,其中开展全省农资商品定向监测3次,不定向监测两次。3月下旬,该局委托法定检测机构对武汉、荆州、黄冈、天门等四地的农资市场进行了农资商品质量定向监测,其中抽取化肥样品70组,合格54组,合格率为77.1%;抽取农药样品45组,合格35组,合格率为77.8%。此次定向监测中发现不合格农资商品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有效成分低于标准或标明值。如:复混(复合)肥料总养分、单养分含量达不到标准或标明值,有少数商品的养分与标准相差较大;农药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有少数农药甚至有效成分为零。
二是标识不规范,有的商品存在虚假标注,有的商品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如标称安庆市金穗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金岁牌复合肥料,经标称厂家核实为不法商家冒充其厂名。标称山东荣事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荣事达牌毒死蜱·福美双颗粒剂,商品包装上生产企业地址与联系方式均为假冒,经当地工商机关协助,未查到该公司注册信息。
三是部分标称企业在不合格名单上反复出现。如标称武汉万邦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肥料,被判定为不合格,而该标称生产企业生产的商品,曾经在该局去年的不定向监测不合格名单出现。该局已将该企业纳入“黑名单”中,并通报各地实施重点监管。
湖北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工商机关每年均根据农时开展数次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多次流通领域农资商品质量监测,但农资市场秩序却依然严峻。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部分小型农资生产企业偷工减料;二是一些个体农资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三是一旦经销商被罚,不少生产企业都会给予经济“补偿”,这大大降低了行政处罚对经销商的威慑力;四是部门配合联动不够,农资市场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存在监管空缺。
针对湖北省农资市场形势,湖北省工商局已采取3项措施加强监管。一是将此次监测中的不合格产品名单通报全省工商系统,并将武汉万邦化肥有限公司列入重点监管名单,加强对其产品监管,严格查处经销不合格农资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侵害名优企业合法权益、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损害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二是结合“红盾护农”行动,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三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与联动,消除监管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