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蔚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看似小事,实际上是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陈玲在北京市“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活动上对记者如此表示。陈玲透露,今年北京将在600个居住小区、30%的党政机关实施垃圾分类处理试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增加,垃圾填埋用地日渐紧张,垃圾处理已经成为首都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北京每天要埋掉近7000吨厨余垃圾
据陈玲介绍,目前北京平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83万吨,其中厨余垃圾占到50%左右,而现有的3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处理能力总计为2000吨左右,剩下的厨余垃圾基本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来处理,也就是说北京每天要埋掉近7000吨的厨余垃圾。这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垃圾中的可利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威胁。“北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若用装载量2.5吨,车长7米的清运车辆来运输,这些垃圾车可以排成47.8公里,能够排满北京三环路一圈。”陈玲表示。
据记者了解,在北京填埋垃圾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需要对生活垃圾进行综合处理,而处理的前提是垃圾分类。首先,要将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分出来以减少垃圾产量;其次,厨余垃圾是臭味的主要来源,要分类收集,分类良好的厨余垃圾可以进行生化处理;最后,剩余的垃圾可以进行填埋或焚烧。
据介绍,目前,北京市正在进行厨余垃圾分类转运系统建设,今年年底前,600个试点小区要全部实现厨余垃圾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分类后的其他垃圾要通过无害化处理,尽可能回收热能、电能等再生能源。
小区厨余垃圾处理可减少物业费支出
日前,记者在北京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小区之一的西山庭院看到,小区内的垃圾桶上图文并茂:绿色“饮料瓶罐”垃圾桶的顶端被掏了3个窟窿,大小刚好可以放进各种饮料瓶罐;蓝色“纸类”垃圾桶乍一看像个信筒,垃圾桶顶部细长的缝隙只允许纸张进入;黄色“其他塑料类”垃圾桶“长”了一张大嘴,塑料袋和塑料包装是它的“主食”。除了标识简单、明晰的分类垃圾桶外,记者还在该小区看到了其他小区很少见到的专门用来处理厨余垃圾的餐厨垃圾生物处理机。“小区收回的生活垃圾、厨余垃圾通过这台机器处理后最终变成肥料,用于整个小区绿地景观的养护,减少了部分物业费的支出。其他的垃圾则分类存放,该回收的回收,该运走的运走。为了鼓励业主进行垃圾分类,业主可以免费来物业领取花卉等植物。”万科集团副总裁、北京公司总经理毛大庆对记者介绍说。据毛大庆透露,近期即将交付使用的红狮家园将成为北京第一个采用这种餐厨垃圾生物处理技术的保障房项目。
据毛大庆介绍,购买一台餐厨垃圾生物处理机的成本在20万元左右,每年的维护、使用费用约5万元,这部分费用不向居民单独收取。特别是物业费较低的保障房项目,厨余垃圾处理后产生的肥料对外出售盈利后,还会补贴到小区的物业费中。
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亟须业主参与
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不仅需要硬件设施,更需要居民的配合。“起初,很多业主不知道如何科学地给垃圾分类,常把剩饭等厨余垃圾当成可回收垃圾。”西山庭院物业服务人员小黄对记者回忆道:“当初100个居民里大约只有30人能基本做到垃圾分类,不过随着我们的贴身指导,现在即使社区里的许多孩子也熟知垃圾如何分类了。”
“经过3年的推广,如今小区业主都能接受垃圾分类处理,小区先前总‘吃不饱’的垃圾生物处理机现在不再‘挨饿’了,每天能处理380公斤的厨余垃圾。”小黄说。据介绍,西山庭院共有居民644户,每天的餐厨垃圾占垃圾总量的50%,经过处理后全部转化为肥料用于社区绿化,可回收垃圾在分类回收后再次被循环利用,真正运出去需要填埋的垃圾仅占垃圾总量的15%。
“西山庭院的物业服务人员为推行垃圾分类做了许多努力,如为了提示业主垃圾分类的种类和方法,制作了大量冰箱贴免费发给业主,印刷垃圾分类手册及宣传材料,安装分类垃圾桶等,还想出了许多办法鼓励业主参与。这么做其实给万科增加了不少成本,但是万科很愿意这样做。”毛大庆表示:“万科希望能引起全社会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和参与,让绿色环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据悉,万科计划今年在旗下绝大部分社区推行垃圾分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