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救治精神病人当有送福心态
作者:李英锋


    ■李英锋
  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问题,有关部门近日表示,今明两年全国将改扩建550家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提高对重性精神病人的救治能力,减少肇事肇祸对社会造成的危害。(6月21日《深圳商报》)
  面对国内数量不菲的精神病患群体,国家准备承担更多的救治义务,这固然是一种令人欣喜的责任担当。治疗精神病人就是为了防止或减少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这种防祸的心态并不只是为了精神病人着想,也是为了精神病人以外的其他人着想,治疗精神病人俨然成了一种维护稳定的手段。
  在这种防祸心态的驱使下,卫生医疗部门眼里的那些精神病人尤其是重性精神病人似乎不再是一种普通的病人,而是一种不稳定的隐患,一种需要先入为主地警惕、防范的隐患。精神病人虽然缺少或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但仍然具备完全的民事权利能力,他们同样有尊严,同样需要尊重。如果把精神病人看做一种需要避防的“祸源”,有可能构成对精神病患者群体的人格歧视。另外,一味地强调给精神病人治病祛祸,还容易形成对精神病患者的强制过度治疗,比如,有些不需要住院治疗的轻度精神病人可能被强制收院治疗,有些重性精神病人可能被无休止无限期地“圈定”在精神病院治疗,而这种强制过度治疗很有可能构成对精神病人人身权的伤害。
  诚然,不少重性精神病患者由于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存在着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危害社会的风险,而由国家承担起更多对重性精神病人的救治责任后,确实能够有效降低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风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护稳定的作用,但是卫生医疗部门不能简单地把这样一种效果当成主要目的去追寻。
  精神疾病带给患者本人以及患者家庭的现实危害、痛苦和风险要远远大于其危害社会的风险,在很多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对治病已经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一个真正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社会,理应伸出援手,承担应有的责任,这种担当的心态应该是“送福”,也就是说,国家对精神病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精神病人和他的家庭送福,是为了精神病人能够恢复健康或接近健康,享受生活,是为了减轻或消除精神病人家庭的负担和苦痛。
  为精神病人治病送福的心态才是一种健康的正确的心态,也是对精神病患者和他的家庭负责的心态,尽管为精神病人治病送福也必然能够实现向社会送福的效果,但是如果有关部门在给精神病人治疗时一心想着“避祸”和稳定,那么,这样的想法对于精神病人和他的家庭而言是自私而有欠公正的。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健康·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救治精神病人当有送福心态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