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谨防“高温病”侵扰系列对话之三:
“桑拿季节”防中暑
作者:唐夏
图片


  李坚韧,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导师,从事多年院前急救工作,抢救上千名急、危、重症患者。擅长院前常见病、多发病的抢救、处理。
  参与近年来北京市各类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亚洲杯医疗救护组组长、首届中国网球公开赛医疗救护组组长、2008年奥运会应急分队队长。
■本报记者 唐 夏
  入伏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桑拿天”,连续多天气温超过35℃,且空气湿度较大,体表的水分不易蒸发,所以使人感到闷热难耐,这也是中暑的高发时期。就中暑的预防和急救措施,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120急救中心医师李坚韧。
  记者:什么是中暑?
  李坚韧:中暑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机能出现障碍而发生的一组综合征。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中,当周围温度低于体温时,人体散热以辐射方式为主;当周围温度高于体温或接近体温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但是汗液蒸发受到空气湿度的影响很大,湿度越大,汗液蒸发就越少。因此,处在高热、高湿、低风速状况下,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会失调,极易导致一系列不适反应而中暑。
  记者:中暑时人体会出现哪些症状?或者说,在炎热夏季,出现了哪些症状时,就要怀疑是发生了中暑呢?
  李坚韧:在生活中,以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较为多见。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但体温不超过37.5℃。轻度中暑表现为面色潮红或苍白、气短、大汗、皮肤灼热、心率增快、脉搏细弱。
  高温下,每个人都会感到不舒服,但并非人人都会中暑。中暑大多发生在这些人群中:年老体弱、有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者,以及较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的人,如交警、环卫工人等在烈日下行走工作的人。
  记者:如果发生了中暑,患者亲友或周围群众应采取哪些措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呢?
  李坚韧:遇到发生中暑的患者,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荫凉通风处休息。体温高者应采取物理降温措施,例如大动脉处放置冰袋,用酒精擦浴等;意识清晰者可服用淡盐水。
  如果患者出现了意识障碍、肌肉痉挛、胸闷、呼吸急促等重度症状,要立即联系专业医疗急救人员,或自行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急救。在自行送往医院的途中,或等待救护车到来的时候,要让中暑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畅通,高热者可头枕冰袋。
  记者:在预防中暑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
  李坚韧:首先,高温天气外出时应根据自己的体力决定行程长短,不要过度疲劳,否则,抗暑能力会下降。
  出门戴上透气、散热及通风性能好的凉帽,打上太阳伞,既可防止中暑,又可预防由太阳直射引起的脑部水肿(即日射病)。
  其次,多喝水,适当补充淡盐水。在室内打开电扇,加速空气对流,但尽量不要直吹身体;使用空调时,温度不要太低。
  再其次,高温天气外出时,应尽量备有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仁丹等防中暑药,如有中暑先兆,可适当服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以上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只要加以注意,安然度过盛夏是没问题的。
  此外,要特别提醒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高温下尽量少出门,并随时带好常用药,以防高温诱发原发病。由于中暑和其他疾病发病的病因不同,故需要区别对待。因此,如果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感到不舒服,应赶紧到荫凉通风处,口服防暑药。若症状很快缓解,就可能是中暑;如果不见好转,有可能是原有心脑血管病发作,应尽快服用心血管药物。假如有人出现晕倒或昏迷,并有不明原因的高热,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附近医院。
●相关链接
中暑按症状轻重分3类
  先兆中暑:患者常常感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体温常常低于37.5摄氏度。在离开高温作业环境进入荫凉通风的环境时,短时即可恢复正常。
  轻症中暑:患者除有先兆症状外,有的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皮肤灼热、面色潮红、面色苍白、呕吐、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通常休息后体温可在4小时内恢复正常。
  重症中暑: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中暑衰竭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出冷汗、肢体软弱无力、脉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降至80毫米汞柱以下)、呼吸浅快、体温正常或变化较小、意识模糊或昏厥。中暑高热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伴有晕厥、皮肤干燥灼热、头痛、恶心、全身乏力、脉快、神志模糊、严重时引起脏器损害而死亡。日射病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呕吐、面色潮红、头温40摄氏度以上、体温一般正常,严重者昏迷。 (唐 夏)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医药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桑拿季节”防中暑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