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燃油品质拖累排放标准执行
作者:张震


    ■本报记者 张 震
  刚从外地自驾游回到北京的王先生,因为在外地加了几次油,发动机报警灯又一次亮了。“已经习以为常了,只要开车去外地,报警灯就难免会亮。”王先生告诉记者。
  王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高于外地的北京来说,由于在京城内加的是国Ⅳ标准燃油,而北京之外都是更低标准的燃油,只要到外地加过油,车辆发动机报警在所难免。
  要改变这种现状,只能寄希望全国都实施国Ⅳ排放标准。然而,本来原计划于明年在全国实施的国Ⅳ排放标准,目前却再生波澜。由于燃油品质难以达标,对于国Ⅳ排放标准实施的时机,国家相关部委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这又一次暴露出国内环保标准超前、油品保障滞后的现状;而类似王先生的遭遇,也凸显了夹在环保政策与油品现状中间的消费者的尴尬处境。
不协调的步调
  按照国家排放标准的时间表,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停止对全国范围内国Ⅲ重型车的型式核准,2011年1月1日起,停止销售和注册;从今年7月1日开始,停止对国Ⅲ轻型汽油车的型式核准,2011年7月1日起,停止销售和注册。
  与国Ⅲ排放标准相比,国Ⅳ排放标准轻型汽车单车污染物排放降低了50%;重型汽车单车气体排放降低了30%左右,颗粒物排放降低了80%以上。
  记者在7月8日环保部发布的公告中,只看到国Ⅲ轻型汽油车。而在工信部第215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中,国Ⅲ重卡产品却依然还在。环保部相关人士表示,7月8日的一批国Ⅲ轻型汽油车是之前就申报的,环保部从7月1日不再接受新的申报。
  为何能上工信部的目录,却过不了环保部的“环保关”?
  汽车行业一位专家透露,环保部一直坚持排放升级按时间表执行,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出于行业发展的考虑,希望能稳步推进。因此,在步调上有些不协调。“国内全面实施国Ⅳ标准的条件还不成熟,包括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地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杜芳慈说,能否顺利实施国Ⅳ标准,最大的障碍是油品。他分析说,国内能供应国Ⅳ油的地区极少,即便北京、上海,国Ⅳ油的品质也不是非常理想,特别是国Ⅳ柴油。如果燃油品质不达标,实施国Ⅳ标准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拖后腿的燃油品质
  如果仅从汽车技术角度来看,达到国Ⅳ的难度并不大。记者了解到,这些年来,中国各汽车生产厂家,为了排放达标,花了近天文数字的巨资,来改造和升级发动机的技术,但几乎是徒劳无功的,“剃头挑子一头热”——好不容易整出“欧Ⅲ”、“欧Ⅳ”发动机来,其结果是只能加低排放标准的油,发动机性能大受影响,排放也并没有降低。
  这是由于国Ⅳ车中需要加装OBD(尾气监测系统),一旦加入低质汽油,OBD便会报警,导致汽车无法正常使用。因此,油品也是国Ⅳ是否能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但实际上,燃油品质低,拖累了汽车排放的进程,早已成为公论。油品质量一直低于汽车排放标准要求的现象已经在我国延续多年,满足排放要求的油品不能同步向市场供应,这已影响到我国的节能环保总体战略的顺利实施。
  例如,由于国产油品质量不达标,原定于2007年7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轻型商用车国Ⅲ排放标准,被推迟至2009年7月1日实施。
  有关调查显示,2008年我国成品油合格率只有68.07%。在国际上,比如仅以汽油硫含量来讲,欧洲的最新标准是“5μg/g以下”,我国是“150μg/g以下”。也就是说,我国的成品油的质量标准本来就比欧美等国低好几个级别,即便这样,仍有30%以上的成品油严重不达标。
  另外,迄今为止,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连车用柴油国IV标准都没有制定出来,成品油国Ⅳ标准的生产更是无从谈起。
  其实,汽车排放能不能降低,除了靠汽车发动机技术的提高外,受燃油的影响更大。
  国Ⅳ汽油属于更清洁、更环保的车用燃油,其中的硫含量低于国Ⅲ汽油的1/3,可削减尾气污染物排放10%左右,其中二氧化硫削减幅度高达80%。拿今年实施国Ⅳ的广州市来看,目前广州市汽车保有量已达180万辆,据测算,全面推广使用国Ⅳ油后,广州市全年机动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300吨以上。
实施时机是否成熟
一方面是尾气排放的压力,一方面是燃油难以跟上步伐的尴尬,国Ⅳ标准是不是应该按时实施,来自汽车业界的声音并不一致。“国内汽车环保法规方面的滞后,使得国内企业缺乏环保技术的储备。”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贾新光表示,再加上欧美一些国家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这使得中国汽车对欧美的出口变得更加困难。如果国Ⅳ还要再继续顺延的话,那中国汽车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危机将会进一步恶化。
  贾新光的担忧非常现实。记者了解到,欧盟汽车碳排放标准草案要求欧洲汽车制造商到2012年要把新出厂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每公里120克以下。并且自2012年开始对65%的新生产轿车征收排放限额税,到2013年则将征税范围扩大到80%,2015年覆盖面达到100%。而我国的排放标准中目前尚未将二氧化碳列为有害气体。
  然而,有企业人士反映,排放标准在市场层面,执行力度也被打了“折扣”。一些车企甚至还未达到国Ⅱ的产品仍在市场上销售,主要原因就是环保部只对产品下线时进行检测,企业往往就借机蒙混过关,在检测时通过某些“临时”技术达到排放标准,而后真正上市销售的产品却远未合格。
  正是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质疑国Ⅳ实施的时机。该机构认为:“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将国Ⅲ排放标准全面贯彻,无论从环境改善、行业贯彻实施、政府管理、条件具备各个方面,都比匆忙实施国Ⅳ排放标准对各方更有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汽车·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燃油品质拖累排放标准执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