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广播体操能否重筑全民健康长城
作者:胡军


    ■本报记者 胡 军
  8月10日,久违的工间操重新进入北京职工的工作当中,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那么,广播体操到底为什么如此引人关注,这条看似平凡的信息后面到底蕴藏着怎么样的不平凡呢?
  全民健康的第一道万里长城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历连年战乱的中国此刻正是百废待兴,国家的复苏和发展急需大量强健的劳动力。在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便规定,要“提倡国民体育”。主管全国体育工作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也进入了筹备阶段。在体总的筹备会议上,朱德告诉体育工作者们:“体育是文化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卫生保健的一部分,我们中央政府是重视它的。……过去的体育,是和广大人民群众脱离的,现在我们的体育事业,一定要为人民服务。”
  1951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了。
  根据创编这套广播体操的刘以珍回忆,当时创造这套动作顺序的思路,成了以后编操者共同遵守的原则:先由离心脏较远、负荷量较小的上肢或下肢运动开始;中间由胸部、体侧、体转和腹背运动组成,逐步加大动作的幅度和负荷量;然后转入较剧烈的、负荷量最大的全身运动和跳跃运动;最后以整理运动或放松运动结束。“这套广播体操的流传,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映,各地政府均积极推广这套操,当时我还很小,但做起操来非常有意思,现在想起来动作是简单了点,但当时对提高老百姓的体质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第一套广播体操就是新中国全民健康的第一道万里长城,”说起当时的情景,今年72岁的北京张大爷显得很激情,情不自禁地给记者表演起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动作。
  广播体操缘何让人如此牵挂
“太好了!”听到北京市自8月10日正式恢复广播体操的消息,从事翻译工作的周女士非常兴奋:“整整15年没有做过广播体操了!在我的印象里,广播体操还是高中时候的事情的,那种场景,那种感觉,真的让人回味。城市工作和生活压力太大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一次广播体操来放松。最重要的是,广播体操自问世就是集体活动,需要一定的氛围,一个人做完全没有那种感觉。现在好了,又可以和同事们一起做广播体操了。”
  与周女士一样,生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人们都对广播体操有着深刻的记忆,几乎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是在它陪伴下度过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适合进行集体广播体操的场地日渐萎缩。许多人也逐渐忽视了广播体操的好处,转而追求不定期、在相对高档私密的室内健身场馆进行各种健身运动。“事实上,在室外,哪怕是在室内,在工作和学习的间隙,通过集体广播体操来放松精神,锻炼身体都是非常有益的。现在工作和学习都大量地使用电脑,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很容易导致局部疲劳,而广播体操的活动量虽然不是很大,但基本上照顾到了全身的各个部位,使各主要肌肉群都能通过有氧运动来放松和锻炼,对于一些慢性病、职业病尤其是过度使用电脑导致的颈椎、腰椎疾病有非常好的理疗作用,”6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武教授对广播体操的锻炼效能情有独钟:“当年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就专门学习过各种体操的编排,尤其是针对一些特定职业的工间操,都要求重点突出特定职业容易出现疲劳的肌肉群和精神的放松,非常有效。”
  据了解,目前推广的第八套广播体操已经基本从锻炼回归到了健身的层面,整套动作更加轻盈了许多,精神兴奋剂的功能却不曾减,引入了游泳、武术、保龄球、射箭、踢毽、健美操等现代体育运动基本动作,对人体产生的运动负荷形成由低渐高,中间调整的生理轨迹,满足肌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
  从事初中体育教育10余年的安徽籍中学教师牛老师对此赞不绝口:“现在很多人对广播体操的健身作用越来越不重视,导致体质下降和一些慢性病、职业病的加剧。可以这么说,恢复广播体操就是弘扬大众体育精神,对提高普通人的健身健康意识有非常好的积极推动作用,非常值得赞扬。”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文体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广播体操能否重筑全民健康长城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