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网游管理和规范的部门规章 《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行。
根据管理办法,网游账户须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在技术上,网游实名制有3个系统:一是注册系统,玩家使用有效的身份证件予以实名注册;二是查询系统,可以查询玩家所玩的游戏和在线情况;三是认证系统,与公安部门配合对注册信息进行认证。
值得注意的是,实名制成为了网游管理办法中诸多条款规定的核心前置要件。如未成年人进行游戏时,对不适合的游戏及游戏时间的限制;用户凭真实注册身份在与网游企业发生纠纷时进行维权等,都需建立在实名制的基础上。
那么,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对网游实名制寄予厚望?这或许要从解决网络成瘾的问题谈起。我国为解决网络成瘾问题,早在2007年起就已经开始推行网游实名制。不过这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不少网民为了逃过监管,借用或者盗用他人的身份资料完成账号注册,或者干脆利用身份证号码生成器软件随机生成一个号码。因为技术条件限制,网游系统只能通过玩家身份证号码判断此人是否为成年人,其他信息则无从核对。
刚刚施行的网游新政能否杜绝这个问题的发生?从韩国的经验来看,应当可行。
为治理青少年网游成瘾的问题,韩国政府接连推出了网游实名制,以及限制青少年上网时间等规定。从今年4月开始,韩国政府宣布禁止未成年人在深夜玩网游,到了晚上12点后,正在游戏中的未成年人将会被系统强制清出。
与韩国相比,从目前来看,我国刚刚实施的网游管理新政还存在种种不足,强制手段也欠缺。在现实中,我国有关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个人身份信息与玩家的一一对应关系,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绕开这个制度的约束。首先,为了自身利益,难保部分网游公司在对待实名制时阳奉阴违,另外,网游公司也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权利对用户身份进行如实的判断。而对未成年网民来说,他们可以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号,使用身份证号码生成器,甚至“私服”、“代理”等等,这些都令实名制的执行力大打折扣。显然,要想保证网游管理新政的顺利实施,政府主管部门必须要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来完善这一制度。
正因如此,网游新政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政府加大对网络的净化力度,清理网络毒品,同时加强对网络游戏的审核……除此之外,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该呼吁全社会来关注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现象,将家庭、学校、网吧、网游公司等纳入到监管体系中,才能避免未成年人沉溺于网游,才能形成对青少年的全方位保护。 (艾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