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张北京民间艺术馆内的胡同风情吸引着游人
■本报记者 姚 敏
“尽管目前经营不景气,但相信是暂时的,因为胡同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潜力巨大。”胡同张老北京民间艺术馆馆主张毓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胡同张的办馆史证明了这一点。据记者了解,自2007年艺术馆建馆以来,共接待了中外游客、贵宾及政府领导10万余人,推动了卢沟桥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吸引了包括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及其家人以及许多国家大使馆的官员前来参观,上百家境内外媒体做过艺术馆的相关报道。同时,胡同张艺术馆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移动博物馆还走进了北京20多所大学、社区、单位,在馆外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张毓隽认为,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创意才能体现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个性和优势。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北京急需完整展现城市特色、民风民俗的综合旅游场所。传统的八大景点是中国的标志和骄傲,但这些景点大多展示的是皇族文化,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形式也显得很单一。以深度体验为主的有关北京文化的旅游业态是当下首都旅游市场的空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谁做到了前面,谁就抢下了市场。如同798艺术园区、什刹海地区酒吧文化市场一样。”张毓隽坦言,事实上,胡同张老北京民间艺术馆想做的就是北京民间文化深度体验游这个市场。
张毓隽认为,胡同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是“文化搭台,创意唱戏”,要将抽象的胡同文化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并发挥出它的产业的功能。胡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要以北京文化为创意基础,提供创意产业生存的可能,注重以新形式,具体可以包括留人赏、食、住、购、听、玩、学等多种形式,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值,同时相关文化产品的开发也很重要。
“推广胡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着眼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还有它的文化价值。”张毓隽介绍,“逛一天胡同张,做一天北京人”是胡同张艺术馆提出的宣传口号,除了百米微缩胡同,艺术馆还提供学捏泥人、做炸酱面、唱京剧、玩传统游戏等项目,这里展示的是北京的民风民俗、市井文化和城市面孔,这是中外游客到北京最感兴趣的。好的胡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不仅能参观,还能吃、喝、玩、赏等,通过多样的形式深度体验民间文化,令游客印象深刻。这样才能为胡同博物馆的良性运行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博物馆要弘扬的民间文化提供生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