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方
在上一期风云榜栏目,西安消费者安先生对上汽MG的投诉刊出后,上汽厂家主动与安先生联系并达成协议,安先生感到满意。
本期风云榜消费者邓明反映,日本斯巴鲁森林人2.5XS,全车系配件太贵。
斯巴鲁森林人2.5XS售前价格并不高,在进口车中属于比较低的一款车型。但是,由于销售规模不大,而且又是进口车型,配件贵实属必然。
结合消费者邓明的投诉,我们再次提醒大家,买车不仅仅要考虑售前价格,还要考虑使用过程中的养护成本、保值率及二次出售价格,要综合全面考虑。
浙江绍兴一位奥迪A8L用户投诉,2009年8月3日,在浙江绍兴联奥4S店更换了3根前支架摆臂(右前右后2根,左后1根),共花费6333元,当时的行驶里程是9.3648万公里。今年6月份左右他发觉车子出现松散的声音,打左右方向甚至能听到“咯咯”的声音。用户于2010年7月23日进4S店检查,结果是摆臂中间橡胶层断裂,需要更换摆臂,当时的里程是11.4782万公里。因为这些零部件更换不到一年,用户以为在质保范围,遂要求保修,但4S店说涉及橡胶的零部件没有保修的时间,用户认为很不合理。
目前国内所有的汽车厂家都在喊与国际接轨,“车型同步”、“技术同等”,但在质保服务方面却存在严重缩水现象。
美国的汽车质保范围,有基本项目、车身防蚀穿、动力总成、排放达标、安全带及轮胎六大部分,每一部分有各自的质保期及规定,质保内容有50多页。在我国,很多车型的保修手册中保修条款往往只有寥寥数页。保修政策虽然交代了“新车保修2年/6万公里”,也有“包括工厂原装汽车上的所有零件”字样,却再没有任何细分,也没有说明厂家的义务。
出现保修服务缩水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因为质保服务费用都由厂家出,降低质保时间或者缩小质保范围,就是直接降低成本。出于利益考虑,以求获得更多的利润。二是我国缺乏汽车质保方面的相关法律及政策规定。这是厂家保修服务缩水的最根本原因。既然国内没有汽车质保方面的相关规定,汽车厂商又何必自找麻烦?
而国内汽车质保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出台艰难,根源在于立法工作相对滞后。
江苏江阴消费者柳先生投诉,他今年8月购买的马自达3,宣传册上的技术参数配置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宣传册上发动机油耗是百公里7.2升,而实际油耗为7.8升。
前不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88款车型油耗调查结果,有大部分车型标示油耗与实测油耗不符(参见本版相关文章)。这说明,汽车消费环境中确实存在厂家欺诈的现象。但是,柳先生反映的0.6升油耗差距,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的,很有可能是驾驶方式不同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