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靖
9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制度,新入网手机用户须向运营商提供真实的身份证件进行实名登记。然而新规实施后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社会代理点匿名便可购买新卡的现象仍然存在。同时不少消费者担忧:实行手机实名制后,个人资料可能被泄露。
社会渠道缺乏监管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移动新增用户八成以上来自社会渠道。手机实名制推行是否能达到实效,社会渠道的执行效果至关重要。
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市一些出售手机卡的社会网点。马连道家乐福附近的一个报刊亭老板告诉记者,要求实名制后他不卖手机卡了,但是如果顾客需要他可以帮忙买到,不过价格会比之前要高一些。在六里桥南一家报刊亭,记者看到还有手机卡在卖,顾客只要写下身份证号码,店主并不会在意号码的真假,店主甚至还帮助顾客编造一个假的身份证号码进行登记。
在北京西直门手机一条街,多家手机卡代销店老板表示,最近代销卡量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当记者询问买手机卡是否需要提供身份证时,店主回答得很干脆:“要啥身份证啊,一手交钱一手交卡。”在一处挂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合缴费营业厅”牌子的网点内,工作人员郑先生告诉记者,手机卡都是从上一级代理商那儿进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用实名从运营商那儿批的号。另一位工作人员的话更直接:“实名制对我们没有什么好处,还需要专门买复印机,那要卖多少张卡才能挣回来!”
消费者担心个人信息被外泄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发现,关于手机实名制的实行,多数市民只知有其事,但是对于实施进度,具体如何操作等却知之甚少。同时,不少市民表示担忧:实行手机实名制后,个人资料可能被泄露。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多数用户对于手机实名登记最大的顾虑就是个人信息的安全性。之前就曾发生过运营商内部人员出卖用户个人信息的案件,如果大量社会销售渠道拥有要求实名登记的权限,用户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就会增加。在记者采访中,大多数受访者都称不敢在路边店这样的场所进行实名登记。
消费者游小姐告诉记者,自己买手机卡大多是从社会渠道购买,因为社会网点分布广泛且手续简便,但是自己不会考虑把身份证提供给那些社会网点或者邮政报亭,“凭什么要我把身份证给一个陌生人,个人信息被泄露了谁负责?”
一位手机卡代理店的老板也坦言:“没有几个人敢把个人资料交给我,实名制肯定会影响我的销售。”
除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有不少老用户对原有号码的废留存在疑惑。消费者李小姐说:“我以前的手机卡是匿名购买的,手机实名制实行后,是不是必须重新登记?号码会被取消吗?”
外地来京出差的小吴则有自己的看法,实名制会给像他这样经常出差的人带来不便,现在全国各地打电话的费用都不一样,他希望所到之处都能很方便地买到手机卡,且话费用完后直接扔掉了事。
完善法规是当务之急
手机实名制在争论了5年之后终于落地,但如何让实名制的优势和效用充分发挥,同时又能消除实名制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和隐患,目前还没有相关实施细则或法律法规出台,这就导致了消费者和手机卡卖家的种种疑问和担心。
北京汉良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胡益华告诉记者,虽然我国有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原则,但对于泄露他人信息的行为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因此我国法律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方面还有待完善。据胡益华律师介绍,按照目前法规,如果泄露他人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失的,视情节应承担赔偿责任或进行公开道歉,只有“倒卖个人信息”等行为才会以“非法经营罪”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样的处罚力度显然不足以杜绝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发生。
另外,运营商与代理商之间属于合同关系,代理商不是运营商的员工,因此一旦代理商出现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讲,运营商并不承担责任,这就会直接影响到运营商监管代理商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动力。
胡益华认为,实行手机实名制,主要涉及三方利益,即监管部门、运营商和手机用户,只有使三方利益达到平衡,才会使手机实名制真正落到实处。
作为监管者的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实施手机实名制有法可依,为实施手机实名制提供法律依据。目前,很多国家都对手机实名制进行了立法,我国在立法时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