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日常监管一条线 全程追溯点对点
——山东省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实现无缝隙全程监管
作者:贾君
图片


    泰安市工商局执法人员在一食品经营店检查供货凭证 张树臣/摄
  编者按 今年以来,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各地工商机关集中力量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山东省农村,实地采访了基层工商机关构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警戒线”,有效阻挡问题食品进入流通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果。窥一斑而知全豹。山东省工商机关的做法正是全国工商机关大力开展流通环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缩影。
■本报记者 贾 君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山东大地,丰收在望。
  9月19日至9月21日,冒着细细绵绵的秋雨,记者连续奔波,先后来到山东省泰安市、淄博市、聊城市3个地级市的偏远农村实地采访,亲眼目睹了齐鲁大地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监管所取得的成效。无论是新泰市翟镇农村大集上熙熙攘攘的乡亲们,还是桓台县新城镇农村小超市里买熟食的建筑工人们,那一张张舒展的笑脸,就是对工商机关所做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最好肯定。
泰安
“四项制度”监管农村市场让农村消费者吃得安心
  9月20日上午9时,细雨霏霏。泰山之东的新泰市翟镇大集已是人声鼎沸,卖菜的、卖主食的、卖牛羊肉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赶来采买食品。
  大集的最外边是肉摊聚集区。50多岁的翟镇南街村民王秀芬特别忙碌,她的牛羊肉摊位前,一群人在排队买肉。记者看到,她经销的羊肉、牛肉完全分开,两套称量用具各不混用。生肉摊的前面还摆放了一个带罩的簸箕,里面是初加工的羊肚、牛肚。排在后面的李大爷对记者说,“自从有了公示牌,在这买食品就更放心了!而且,还有工商人员定期检查,替咱老百姓把着关,我们吃着更舒心!”
  40多岁的朱兆华的食品摊前也围拢着五六位村民。记者看到,她经销的麻花、锅饼、山楂卷等7种散装食品,上面都盖着透明的塑料罩,既防尘又防苍蝇蚊子;在装这些食品的箱子前,则摆放着食品公示标牌,上面清楚地标注了该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基本信息。正给孙子买山楂卷的孙老伯对记者说:“3年前,工商人员开始在大集上推行食品标牌公示制,大集上卖熟食的商贩胸前也挂上了牌牌,他们叫什么名字都标上了,咱们买东西当然更放心了。”
  尽管秋雨绵绵,但赶集购物的消费者络绎不绝。记者沿着集市走了一圈,发现集市上近百户卖食品的经营者,全部实行了标牌公示制。
  这个占地近百亩的翟镇农村大集,成为当地农村消费者购买放心食品的地方。十里八乡来这里赶集购物的农民,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翟镇农村大集食品安全成功的背后,是近年来泰安市工商局落实山东省工商局的部署,在全市力推食品经营“一户多档制”、“实名制”、“证明登记制”、“标牌公示制”和“创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放心乡镇(社区)”,即“四制一创建”结出的硕果。
  山东省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处长李培杰对记者说,翟镇农村大集食品安全监管的成功,是近3年来山东省工商系统在全省5600多个农村大集全力推行“四项制度”,维护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一个标本。
  泰安市工商局副局长张树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探索食品安全监管可追溯的实现途径,该局大力推行“一票通”制度,即由工商机关统一印制“供货凭证”分发给供货商,供货商在供货凭证上详细填写商品信息和供货商信息,供货商和零售商之间一票通行,不用重新登记台账,堵住了弄虚作假的漏洞,实现了食品名称与供货凭证对应一致,供货凭证与供货商主体资质有效关联。对于农村集贸市场熟食经营行为的监管,则着力固定熟食摊贩具体信息,牢牢把握可追溯“痕迹”这根主线,在监管中要求熟食经营者留存原料进货凭证,建立加工记录台账,严格按照进货凭证和加工记录填写食品基本信息,并用标牌在经营场所公示,保障了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目前,泰安市所有农村大集上销售的散装食品都形成了从公示标牌到合格证明、购货凭证、供货商资质的可追溯一条线,让农村消费者看得明白、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淄博
管住批发规范零售为食品质量装上“安全阀”
  9月20日下午,记者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位于鲁中平原的淄博市桓台县。桓台县是典型的农业县,而且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因为距离市区只有十几公里,不少打工者聚居在桓台县城周边。
  在该县新城镇韩家村光亮门市部,记者同样看到了食品经营户建立一票通、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的情况。正在店里买食品的建筑工人王明信对记者说,他在淄博市一建筑工地工作,下班后经常在这里买各类食品、啤酒等,因为店里实行索证索票制度,自己不担心买到不合格食品。
  记者在淄博市采访期间了解到,该市农村面积大,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农村食品监管面广、点多、难度大,靠传统的监管方式,工商机关力不从心。
  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龙头在哪里?淄博市工商局局长王传新对记者说,成千上万家农村小商店是食品销售链的下游,批发市场是食品安全的上游,只要抓住、抓好源头批发环节的食品安全,就等于为农村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装上了“安全阀”。为此,淄博市工商局探索推行“以批控零、以零溯源、管住批发、规范零售”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农村商店经营的食品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了,出现问题能追根溯源,初步实现了对农村食品从批发到零售环节、从准入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程监管。
  王传新告诉记者,目前,淄博市已对1233家供货商进行了备案登记,发放食品流动送货车标志牌109个。对批发环节的有效监管,解决广大食品经营户特别是农村食品经营者索证索票难、记账难等问题,消除了食品供货商与经营业户链接的监管“盲区”,尽量使农村商店经营的每一种食品都有出处和来源,从而将假劣食品拒之门外,实现了农民消费放心。
聊城
农村超市实施“一票通”600余种食品样样有出处
  9月21日,细雨稍停,秋风渐起,记者来到鲁北聊城市茌平县采访。在距离县城近20公里的肖庄乡,记者走进肖庄街怀生超市。这家位于马路边的食品超市,由刘怀生、杨淑华夫妇俩经营。记者看到,这家小超市面积约七八十平方米,经营的食品种类丰富,400多种食品方便了周围的乡亲和过路的旅客。记者随手拿起了一袋伊利奶粉,要求查看相关进货票据。不到一分钟,杨淑华就向给记者出示了进货票据,送货人赵殿军、供应商郭洪云的信息一目了然。
  肖庄乡蒋庄村的新源超市规模更大一些,营业面积有120多平方米,店主是40多岁的冀玉增。十分健谈的冀玉增对记者说:“这个店我已经营了17年。在工商干部的帮助下,我从2006年开始建立索证索票制度,现在店里已经完全建立了‘一票通’制度,尽管店里经营的食品有644个品种,供货商有44家,但每一家供货商的信息以及所供应食品的信息,全部都有档案,我这里所销售的每一种食品都能保证安全放心。”
  茌平县工商局肖庄工商所所长李厚龙对记者说,肖庄乡的食品经营主体有83户,现已全部建立起了索证索票制度,而且都已进入山东省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追溯应用系统,这83户经营者所经营的每一种食品,都可以做到来有踪、去有影。如果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执法人员可以点对点上门执法检查。
(下转A2版)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日常监管一条线 全程追溯点对点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