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民工诗人”放飞文学梦想
作者:姚敏


    ■本报记者 姚 敏
  近日,收录有60位工作在杭州的“民工诗人”诗集《运河呵,我的母亲》出版面世。据记者了解,这已经不是杭州的“民工诗人”第一次出版诗集。继2007年全国首家专门为民工而设立的文学之家——浙江民工文学创作基地挂牌以来,在当地务工的文学爱好者已出版多部诗歌集。

用质朴语言描述多样生活

  “在缺少阳光和泥土的城市里,老乡是一条藤上的两个瓜”、“在这个很美的城市里,我要痛快幸福地流泪”、“一杯浓茶、一杯咖啡,让友情充实人生的空白”,这是《运河呵,我的母亲》诗集中的诗句,它们出自一个个建筑工、装卸工、送水工、清洁工和保姆的笔下。
  “尽管来自不同行业,但都是用质朴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许多诗还是很不错的,体现了诗歌语言简练、真实抒发内心情感等特点。”出版了《真爱永远》等多部诗集、近年来致力于诗歌普及推广工作的北京诗人谈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杭州是个外来民工集聚的城市,民工们在为城市建设辛勤劳动的同时,还勇于拿起手中的笔,抒发自己的心声。他们是一群可爱的民工。”这是许多杭州市民对“民工诗人”的评价。陈永安就是这群可爱的民工中的一员。他先后在湖州、杭州打工21年,做过钟表修理、自行车修理等工作,他的修理铺里总有厚厚的一摞书。他边打工边写诗,至今已创作各类诗歌700余首,出版了《流浪水》《远方》《西芒诗选》等多部诗歌集。“‘民工诗人’的诗作是发自内心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讴歌,表达和寄予的是一种信心和希望。”祁人、谈蓍认为,“民工诗人”笔下流淌的诗篇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时代变迁。
  祁人介绍,“民工诗人”发出的是民工群体的声音,反映了民工文学爱好者在追求人生梦中的甜酸苦辣,而文学创作反过来也对民工思想升华和人生轨迹产生很大影响。

社会支持让民工放飞文学梦想

  浙江民工爱好文学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1998年,浙江就成立了“浙江诗人之家”。这是浙江民工第一次有组织的文学创作前台。2007年底,浙江民工文学创作基地正式挂牌。12年来,基地的“民工诗人”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140名会员。各行各业的民工通过网络、书信等方式,将诗歌作品源源不断送到基地。“基地为广大民工文学爱好者搭建起互动和学习交流的平台,极大丰富了民工的文化生活。”民工文学创作基地所在街道党政办的何佳如是说。
  “民工文学制作基地多次组织诗歌朗诵会、鉴赏会和采风创作等活动,这里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民工诗人”郭祥勤说。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当地政府、新闻单位等对民工文学创作给予了大力支持。2007年,由杭州江干区委宣传部、浙江日报社、浙江在线、浙江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浙江首届民工文学创作大赛,吸引了全国民工文学爱好者踊跃参赛,共收到26个省市的民工文学爱好者1500余篇参赛作品,受到社会广泛好评。此外,按照“与名家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路,近年来浙江还开办了名家传授写作经验的民工文学讲习班,举办了“放飞文学梦想”报网互动论坛、民工文学现状与走向理论研讨会及全国著名诗人与浙江“民工诗人”对话会等多项活动。
  “我们的钱塘江副刊一直刊登民工文学爱好者的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小说等作品,扶持民工文学发展。”《钱江晚报》记者薛建国、熊晓燕告诉本报记者。
  “浙江的这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影响越来越大,吸引了全国各省市的民工文学爱好者。来自社会的广泛支持让民工放飞了文学的梦想,也成为当地文学创作的一大亮点,这样的做法值得提倡。”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祁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介绍,全国已涌现很多“民工诗人”,在上海、福建、广东等地,民工文学创作都很活跃,广东东莞甚至还出台地方政策,对于其中的优秀者给予物质奖励和就业的关照。
  祁人说,中国的诗歌创作已经走出前20年由于经济大潮冲击带来的低迷期,目前正处于平稳期。诗歌的稳步发展和繁荣需要社会扶助,为培养文学新人和诗歌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歌王国。任何人都有以诗言志的权利。”谈蓍认为,事实上从精神生活的层面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祁人说,和国外的诗歌创作不同,中国诗人更有一种群体归属感。有关部门的支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学创作氛围,推动“民工诗人”群体的发展。“让我感谢这个时代,在每一处都撒下机会的种子,只待我带着春风和雨露去寻找。”颇有名气的深圳“民工诗人”曹月芬在《让我感谢》一诗中写下的感悟也许说明的就是这一点。“他们的笔调也许还很稚拙,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其心声的表达,是像号子一样的呐喊。因为真实,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也是民工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浙江诗人之家”负责人王金虎说。对上亿农民工庞大群体的认知,以前许多人的认识还停留在充满汗臭的廉价劳动力层面上,忽略了他们展现内心世界,渴望沟通和尊重的心声。今天,当全社会以更广阔的胸怀接纳他们时,对方张开的是充满诗意的翅膀,追逐理想,歌颂时代,而这体现的正是社会的温暖与文明、进步。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文体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民工诗人”放飞文学梦想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