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吉林省消协公布今年前三个季度受理投诉情况分析
服装鞋帽类投诉居高不下
作者:王阳 李洪涛


  本报长春讯(王 阳 记者李洪涛)近日,吉林省消费者协会公布了今年前三个季度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据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吉林省各市(州)消费者协会共接待消费者咨询12520人次,受理消费者投诉3111件,解决310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80万元。其中,服装鞋帽类商品、通信产品、农资产品成为投诉热点。
  据吉林省消协秘书长张光宇介绍,从前三个季度消费者投诉及受理情况看,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投诉数量居前三位的商品主要是服装鞋帽类商品、通信产品、农资产品。因商家在为消费者提供各类服务过程中产生纠纷的,投诉数量居前三位的为洗涤染色服务、通信服务及美容、美发、洗浴服务。
  吉林省消协工作人员分析认为,服装鞋帽类商品投诉量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此类商品是广大消费者日常必需品,每逢重大节日或换季时,人们对此类商品的需求更大。此外,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缺乏认定商品质量优劣的基本常识,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缩短销售周期,扩大利润空间,自行制定高于同类商品的价格。
  通信类商品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移动电话质量问题及售后维修服务两方面。部分消费者为了贫图价格上的便宜,到非正规手机店购买手机,在没有充分了解手机进货渠道及售后服务的情况下盲目付款。一些经营者炒作高科技手机新品,利用外观精美、功能强大、价格低廉等虚假宣传词语误导、欺骗消费者。当手机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售后维修时,不健全的售后维修使这些手机成为无人管的“孤儿”产品。
  在农资产品方面,个别地区种子市场不能做到专营专管,致使一些不法经营者投机钻营,销售假冒伪劣种子,造成大面积减产,农民反映强烈。农资器具产品使用说明书不规范,有的只写产品功效,对产品禁用范围、可能的危害以及土壤、湿度、气候等限用条件却很少说明,甚至个别农资产品无使用说明书,或者说明书内容无法理解。一些企业仍然存在虚假宣传、以次充好,虚假承诺、夸大宣传、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有的更换包装、厂名、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欺骗消费者。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维权在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服装鞋帽类投诉居高不下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