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倍
10月23日,对于22岁的孕妇杨彤(化名)来说,是不堪回忆的一天。她被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的润康门诊检查出子宫有血块、有流产先兆,在医生建议下做流产手术。当杨彤躺在手术台上,打了麻药两脚被绑后,医生要求多做两个手术,杨彤不够钱要求终止手术,却被医生和护士晾在手术台上3个多小时,直到男友赶到报警才获解救 (据10月25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深圳孕妇拒交钱多做手术,就被双脚绑住晾在手术台长达3个多小时,在当事者掩面而泣的时候,作为旁观者的笔者,也感到心寒。这就是救死扶伤的医院和医生的所作所为吗?即使医德再滑坡,即使医院再讲究经济利益,但如此做法,也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从18时30分一直到22时,我被晾在手术台上,脚被绑着,身上还插着器械”,“医生和护士分别进去过几次,理都不理又出去了”——这样的做法,在笔者看来,已经不是医德滑坡所能形容的,可以说,这是道德底线被突破的必然恶果。
何谓底线?社会学者孙立平说,底线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于禁忌的基础生活秩序,这种基础生活秩序往往是由道德信念、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非正式的或正式的基础秩序混合在一起构成的。比如不许杀人放火,应该说这是一种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底线。对医生来说,救治生命、尊重病人就是底线。在医生从业前立下的誓言里,白纸黑字地写着:“保证把病人多方面的利益作为我的专业伦理的第一原则”,“用同等的关切和献身精神关怀所有需要我帮助的人,不管他们有没有能力付酬。”而当病人被忽视,经济利益成为医疗人员和机构的唯一追求,医学的目的就被彻底颠覆和扭曲了。
对于任何有生命的个体而言,生命只有一次,不仅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重新获得新的生命。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誓言的医生,正确的生命观念是医德的必要内容。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医务工作者树立生命至高无上的观念。但是,在“孕妇被晾手术台”的新闻中,我们看到的恰恰是相反的场景——医生对生命的漠视以及事后的狡辩。这怎能不让人气愤和寒心?
正如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所说,“我们畏惧花毕生的积蓄买一栋楼,会在一夜之间倒下;我们畏惧倒下之后才发现开发商是如此无知;我们畏惧这样的无知居然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我们畏惧无知、轻慢、危险、错误,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我们的生活。”同样,作为一个免不了与医生和医院打交道的人来说,我们也畏惧“双脚绑住被晾手术台长达3个多小时”之类的现象。
“孕妇被晾手术台”拉响了底线失守的警报。笔者希望,相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通过制度化的医治,挽救公众屡屡受伤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