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不久前,吉林省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松江河村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部分民房被冲毁。敦化市工商局迅速组织干部进驻该村,同受灾群众一起重建家园——
迁新居村民贴对联谢党恩
作者:陈松 刘涛 李洪涛


    
■陈 松 刘 涛本报记者 李洪涛
  10月19日清晨,吉林省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松江河村,村民徐兆明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新房门上贴着的一副大红对联。喜迁新居20天了,他每天早晨起床后,都要将新房门上贴的对联擦拭一遍,这已成了习惯。那副对联的上下联分别是“特大洪水毁掉老宅旧院”、“工商兄弟帮建现代新居”,横批是“政府真好”。
  原来,今年7月28日,徐兆明所在村庄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7户村民的房屋被汹涌的洪水冲毁。洪灾无情人有情,作为重建帮扶单位的敦化市工商局迅速组织干部进驻该村,同受灾群众一起重建家园。经过33天的艰苦努力,7幢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全部竣工。9月29日,在阵阵鞭炮声中,受灾村民欢天喜地乔迁新居,家家贴出对联表达自己对党、对工商机关的感激之情。

工商干部驻村帮助重建

  10月19日11时许,当记者走进敦化市工商局局长孙兴春的办公室时,他正在部署安排如何帮助松江河村受灾群众筹集过冬所需的粮食、蔬菜、燃料等物资。“灾难面前,工商机关有责任帮助当地百姓排忧解难。”孙兴春向记者讲述了该局帮扶受灾群众的经过。松江河村距敦化市区100多公里,洪灾发生后,为节省往返时间,加快建房速度,敦化市工商局派6名干部进驻该村。为减轻受灾农民重建的经济压力,工商局向该村调拨了水泥50吨,红砖14万块。
  由于受灾群众居住的村庄周边路段水毁严重,驻村工商干部在重建工作开始之前主动协调相关单位,将水毁路段进行重修。很快,工商干部完成了重建户受灾情况确认、重建房选址等前期工作。针对建筑施工人员紧张的情况,驻村工商干部又主动协调建筑工程队,科学调配施工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驻村工商干部还将市场巡查专业知识应用于重建工作,制作了一块大型公示板,并画出重建房模拟细线图,打地基了画地基,砌墙了就画墙,直到最后工程结束画上门窗。在效果图上,还标出了《松江河村受灾村民重建房屋推进表》和《松江河村受灾村民购买房屋推进表》,详细记录7户援建受灾村民的情况。从8月28日开始援建,直到9月29日工程竣工,两个表格记录了7户援建房屋选址、开工、砌石、备料、养生、运沙、砌砖、上梁、安门窗等工程进展情况,使援建工作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

7户受灾村民乔迁新居

  遭受洪灾后,望着断壁残垣,村民徐兆明的妻子王德敏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整天以泪洗面。自从工商干部进驻了村子,新房一点点盖起来之后,她每天都要到工地上看几回。直到接过新房的钥匙,王德敏还不敢相信眼前那座宽敞明亮、建筑面积123平方米的新房就是自己的家。记者采访时,王德敏激动地说:“对俺家来说,住进了新房就像过年一样,喜气!热闹!”在入冬前搬进了新居,7户受灾村民欢天喜地,家家像过年一样贴对联,放鞭炮,包饺子。
  10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松江河村村民王桂玲家,得知记者来采访工商干部帮助受灾群众重建新居的事迹时,已搬进新居20天的她仍然一脸的激动。她从箱底拿出一个小布包,然后坐在热乎乎的土炕上满怀深情地向记者展开。原来,小布包里保存着一副对联,上下联分别是“洪灾无情人有情”、“喜迁新居谢党恩”,横批为“工商情深”。王桂玲告诉记者,为了让受灾农户在喜迁新居时能感受到新生活开始的氛围,敦化市工商局特地举行了7户受灾村民喜迁新居庆典。庆典上,受灾群众向敦化市工商局赠送锦旗,村民孙锡明代表受灾户向工商部门表示感谢,并表示子孙后代不会忘记党的恩情,发自肺腑地喊出了“共产党万岁!”

将帮扶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目前灾后援建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进驻松江河村的6名工商干部已经撤离。“援建工作虽然结束了,但帮扶农民兄弟走上致富之路才刚刚开始。”敦化市工商局局长孙兴春告诉记者,10月20日,敦化市工商局与松江河村签下了一份特殊的《村局帮扶结对协议》,上面写着:敦化市工商局将充分利用国家全力推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引导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商标兴农、合同帮农、红盾护农工作,争取早日把松江河村建成环境整洁、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红盾前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迁新居村民贴对联谢党恩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