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超级细菌”入侵带来的思考
作者:宣华华


    ■宣华华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室,在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检测时,检出三株NDM-1基因阳性细菌,也就是俗称的“超级细菌”。其中,两株细菌分离自宁夏某医院两名新生儿的粪便标本;另一株分离自福建某医院一名住院老年患者的标本。福建老年患者已于6月11日死亡,主要死亡原因是肺癌晚期。(央视10月26日报道)
  这个神秘莫测的大千世界,当我们自认为已对其十分熟悉时,它却要显出它最古怪离奇的另一面。极少有人会想到,普通人耳熟能详的大肠杆菌,也会在某天装备上陌生的“NDM-1基因”,摇身变为一头面目狰狞的凶猛怪兽,并于额头上烙印着4个大字——“超级细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超级细菌”入侵?
  短短个把月,自从印度、巴基斯坦率先传出“超级细菌”风声不久,已席卷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就在不久前,国内对“超级细菌”使部分人出现恐慌的心理,防疫专家们还在试图安抚民众,告诉我们“超级细菌”不会在普通人群中流行。谁知,话音刚落,“超级细菌”已骤然现出原形。
  令人不解的是,报道中所披露的3个病例,似乎都隐含着某些悬而未解的疑问:其一,福建老年患者6月11日已死亡,为何至今才检出病株呢?难道在这漫长的4个多月时间里,“超级细菌”在当地与其他人都相安无事吗?其二,宁夏两名新生儿究竟是如何感染上“超级细菌”?为何是在同一家医院同时出现两名新生儿感染“超级细菌”?
  上述一系列问题,将引导我们发现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很显然,各类医疗机构还远远没有做好应对“超级细菌”的各项准备,无论是在医疗环境自身的日常维护上,还是在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应急处置上,各个环节都似乎存在着漏洞。
  实际上,在了解“超级细菌”的相关知识后,我们早已知晓一个叫人尴尬的真相:这一次“超级细菌”之所以能够暴发,恰恰源于医疗机构对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大肠杆菌产生了强大的抗药性,能分解绝大多数的抗生素,潜入其他种类的病菌并互相传递蔓延。
  令人欣慰的是,卫生部门在国外出现“超级细菌”之后,至少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行动,如发布感染诊疗指南、组织医疗人员进行培训等。但毫无疑问,目前业已做过的一切,对于来势汹汹的“超级细菌”,都还显得不够充分,真正最为艰巨的时刻尚未到来,留给我们的时间一定不会多了。以最快速度找到有效应对措施,将是民众面对“超级细菌”之际,所抱有的最大希望与安慰。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健康·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超级细菌”入侵带来的思考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