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桑雪骐
光伏产业要加快发展,最重要的是解决上网电价问题。发出来的电,电网公司有积极性去购买、终端用户乐意去用,这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日前,13个项目总计280兆瓦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工作结束,最终中标企业以及中标电价已基本获得国家能源局核准,我国光伏上网电价终于迈入了“1元时代”。
据悉,此次招标共有50家企业递交了135份标书。招标的13个项目特许经营期为25年,按照区域分别为:内蒙古60兆瓦、新疆60兆瓦、甘肃60兆瓦、青海50兆瓦、宁夏30兆瓦和陕西20兆瓦。
最终,中电投集团旗下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以0.7288元/千瓦时的价格成为青海共和30兆瓦项目的最终中标者,该价格也成为此轮光伏特许权招标中的最低价格。同样是中电投旗下的新疆能源有限公司,以0.9907元/千瓦时的价格成为新疆和田20兆瓦项目夺标者。而在此前,业内曾经估计要在2015年,光伏电价才可以达到每度1元。
实现光伏上网发电的一大难点在于政府制定上网电价:这个价格不能太高,越高则意味着消费者负担越重;但也不能太低,越低则光伏企业参与积极性越小。从发达国家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看,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先后出台了上网电价或财政补贴政策,以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去年,我国相继推出了光电建筑一体化计划和金太阳工程,宣告补贴光伏应用的大门在国内首次开启,令业界一度雀跃。
为探寻国内光伏发电的成本底线,国家去年曾对敦煌10兆瓦太阳能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实施招标,结果有企业投出了0.69元/千瓦时的超低价,引发业界哗然。尽管中央最后确定了1.09/千瓦时的中标价,但关于光伏上网的成本之争始终未曾熄火。
时过境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光伏成本一降再降。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介绍,国内光伏发电1元钱上网电价可能在国外一些人士看来稍微低了一些,但经中国国家有关能源管理部门调研,认为这是有可能实现的,但企业需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并且从原材料产业链开始,都要进行成本的控制,特别是对光伏组件价格的控制。
很多观点认为光伏发电的成本很高,普及起来难度大。但专家认为,其实,传统能源的价格一定是持续上涨的,而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得是最快的,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也最高。而随着光伏产业规模效应的逐步扩大、技术工艺水平的提高,光伏发电的成本还将大幅下降。
孟宪淦强调,中国政府发展太阳能的政策没有改变,政府计划在2020年使光伏电价 (即太阳能发电价格)达到每度0.6-0.8元。
同时他表示,按照政府制定的目标,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是风力发电装机达到150GW,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0GW (GW代表吉瓦,1吉瓦=1000兆=1,000,000千瓦)。除了总量控制,《可再生能源法》还保障了太阳能发电可全额上网,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太阳能发电的电价,实行的是特许权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