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中国移动MM:创新模式能否破局移动互联网
作者:武晓黎


    ■本报记者 武晓黎
《免费:商业的未来》这本书一直受到商界精英们的青睐。克里斯·安德森在书中为人们指出了数字化网络时代商业的未来——免费。不管这位站在世界商业模式最前沿的人士的预言能否得到验证,他的观点在3G时代无疑又一次搅动了人们对商业模式的关注和讨论。“目前移动通信产业面临着巨大变革和挑战,这些挑战并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商业模式。”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既是这本书的读者,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功商业模式的探索者和践行者。他掌舵的中国移动这艘巨轮,一直在无线互联的蓝海上乘风破浪,从无线音乐到手机阅读,从手机视频到移动支付,8个内容产业基地囊括了3G时代最具潜力的业务。而中国移动的雄心远不止于此。在王建宙和他的中国移动高层伙伴看来,移动互联网和数据业务将成为中国移动成长的最重要动力。而中国移动应用商店——MM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核心。
MM出场应时而为
  从世界范围看,随着3G应用的快速推进和手机终端性能提升,手机已经逐渐成为个人信息处理中心,互联网从PC到手机的趋势正在加速进行。手机游戏、移动SNS以及手机阅读、移动电子商务等,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来自市场调研机构 MorganStanley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手机应用下载量超过45亿次,消费者在手机应用方面的支出达到62亿美元。iPhone与Google操作系统的推出,引发了移动通信市场盈利模式的变革,这使得众厂商开始加速操作系统的研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因此充满了新的机会。
  伴随着3G网络的完善,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已纷纷将目光瞄准了数据业务,投入巨大财力搭建应用商店等移动互联网平台,打造3G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杀手级业务的运营平台。手机应用商店成为运营商眼中的重中之重,而中国移动的MM顺应形势捷足先登。
模式创新开放共赢
  2008年年底,中国移动首次提出了开设手机软件商店的设想,次年8月正式开通,成为全球首个推出线上软件商店的运营商,至今MM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截至2010年9月,中国移动应用商店MM上架产品近4万种,注册开发者近10万人,同时,注册用户数近2000万,应用下载次数超过5000万次。
  在中国移动看来,MM是一次产业链的全面整合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定位为中国移动自有业务一站式销售的综合营销平台,手机应用开发者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今年7月底,落户于广东移动的移动应用商场MM基地已更名为“互联网基地”,同时还整合了139社区、互联网公共能力等资源。
  对开发者而言,MM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开放性。MM不仅对SP(移动增值业务服务提供商)和CP(移动增值业务内容提供商)开放,还对个人开发者开放,谁都可以通过发布产品,满足终端软件需求来和世界最大的运营商实现共赢。与移动梦网相比,MM首次将个人开发者纳入应用商品的直接供应者的范畴。这个类似于自由市场的平台的价格也是开放的,开发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自己产品的认知来自主定价,只要放进移动划定的价格区间就可以了,也不需要签署类似SP的合作协议。与其他线上软件商店相比,MM这种开放的合作方式减少了对于开发者的阻碍,拓宽了合作体系,差不多意味着动员全民为中国移动用户提供应用软件。
  MM另一个备受开发者青睐的优势是它的跨平台特点。移动MM可服务于众多终端和各类操作系统,它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同时,MM并不仅仅是一个B2C平台,同时也是一个B2B平台,有些像是阿里巴巴和淘宝的结合。它允许其他终端厂商在上面发布自己的产品,中国移动则为其提供品牌、支付、管理、后台记账等一系列的工具。
  相对于非运营商的应用商城,MM提供了便捷的计费及支付通道。尽管终端厂商和操作系统厂商也提供应用商店,但他们在国内没有独立的话费结算系统,采用苹果那样的信用卡支付方式又不利于用户体验。只有运营商的应用商店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憾,移动MM有电信级的计费和结算系统,提供商可以随时查看清单,收入损益了然于心。当然这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用户隐私及账户安全。
  尽管市场还处于观望状态,一些人也不看好运营商做应用商店,但中国移动对MM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王建宙分析说,中国移动有5亿用户,只要有10%的用户使用MM,那用户群就有5000万户,而5000万用户足以发展起一个新的行业。他在今年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也曾表示,中国移动下定决心把移动应用商店做大,这是重要的工作。
  中国移动MM的创新模式能否破局移动互联网不盈利的魔咒,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4 版:数字生活·通信 】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国移动MM:创新模式能否破局移动互联网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