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胜
时间定格在2010年11月15日14时15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一座28层的公寓,燃烧了4个小时的大火,至今已吞噬了53条鲜活的生命。面对宛若立体燃烧的巨大 “火炬”,人们的心在颤抖、滴血。我们祈祷逝者安息,祝福伤者安康的同时,也不得不直面53条生命为社会书写的防火必答题。
第一道题,如何规范外墙保温建材市场。这场大火发生在大楼外墙保温工程施工期间,消防专家根据目击者的描述推测,可能是外立面的保温材料被引燃,大火瞬间沿着保温材料方向蔓延至整个大楼。近年来,伴随着各种材质的外墙保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公共与民用建筑,一些材料的火灾隐患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2008年,山东省济南市奥体中心体育馆发生的两次大火、黑龙江哈尔滨“经纬360度”双子星大厦发生的重大火灾,去年央视大楼发生的特大火灾和江苏南京中环国际广场50层高楼的火灾等,都与外墙保温材料缺陷有重大关联。相关权威机构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建筑外墙保温所用的材料有一些是聚苯乙烯、聚氨酯、发泡橡胶等有机材料,其耐热差、易燃烧,而且在燃烧时释放大量热量,产生有毒烟气,不仅会加速大火蔓延,而且容易造成被困人员及救援人员伤亡。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二道题,如何提升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水平。上海市消防局有关领导坦承,上海市的消防装备在世界上都处于先进水平,在这次火灾扑救中,无论是内攻救人还是外攻灭火,都已经投入了目前最先进的装备和最精干的力量。但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高压水枪和消防云梯只能覆盖到四五十米的高度,难以顾及20层以上的灭火,至于灭火用的直升机,不但数量少,即便拥有了,面对滚滚浓烟也难有作为。由此看来,现实的高楼大火要比人为设计的消防演习现场复杂得多,无奈得多,我们必须清醒看到这一严酷的现实。
第三道题,如何增强人们的消防意识和能力。这场火灾折射出的建筑商安全意识淡漠、高楼消防设施滞后、市民防火逃生知识欠缺等消防短板值得关注。面对大火袭来,有人往下跑、有人向上跑,有人从窗跳,死伤者多为吸入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所致;施工方防火意识淡漠,烟头乱扔,施工材料随意堆放,对焊接明火监控不力,对业主提醒的安全隐患置若罔闻,有关部门对违章施工监督缺失等,这些血的教训触目惊心。过去的消防演习多注重出警效率、火势控制和学生群体的逃生,较少进行高层居民楼的消防演练,上海市的这次火灾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高楼林立已成为城市繁荣的象征,然而社会的防火意识和灭火、救援能力却没有随着楼层的增高而提升。这次火灾,有太多的教训值得汲取,有太多的空白有待填补,我们必须痛定思痛,亡羊补牢,不能再心存侥幸,让可怕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