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易被忽视的被动安全装置
作者:张鹏


    ■张 鹏
  在之前的栏目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车辆上常见的安全装置配备,而归根结底,这些装备都是在行车过程中保障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车辆的安全装备也应承担起保障路面行人生命安全的重要职责。
  作为对主要安全系统配备知识介绍的补充和完善,我们将为大家分别介绍一些针对保护车内驾乘人员和车外行人的细节性安全装置设计。
可溃缩式安全技术
更细致地保护驾驶员安全
  在汽车安全装置的设计方面,可溃缩式安全技术大多被运用在驾驶室内相关安全装置的设计中,而应用最普及也最成熟的,便是可溃缩式转向柱 (方向盘与转向机之间的连杆)及可溃缩式制动踏板。
  东风日产一直致力于以完善的技术配备来更好地保障行车安全,而在其旗下系列车型天籁、轩逸、奇骏、逍客及TIIDA上均采用了可溃缩式安全技术,正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此目的。
  以天籁为例,其装备的可溃缩式转向柱作用分为收缩和可溃两部分。而其吸能部分是由下轴总成、上轴总成和转向支架总成三大部件组成,均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溃缩;可溃缩是撞击超过一定力度就直接断掉,防止对驾驶员下肢造成伤害。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的时候,下轴总成、上轴总成和转向支架会收缩断裂,有效防止方向盘对驾驶者头部和胸部的伤害。
  而天籁另一项可溃缩式安全技术装置是可溃缩式制动踏板,它可在事故发生时利用溃缩装置控制制动踏板自动溃缩,增大驾驶员脚部空间,减少撞击时对脚部的伤害。
  这项可溃缩式安全技术的功能看似简单,但在目前常规家用车型中还不多见。我们相信,随着消费者安全驾驶意识的提高及主流车企的推崇,这项安全技术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行人保护安全设计
给行人提供更多保护
  从某种意义上讲,汽车行人保护是人性道德在汽车领域的直观体现,它提示车主在保护自身的同时,不要忘了那些可能被坚硬车身碰撞伤害的车外行人。
  行人保护,顾名思义就是在事故中保护被撞行人。最基本的行人保护技术就是车身吸能材料的应用,而这些材料能有效降低碰撞时车身对行人的物理性伤害。以东风日产旗下车型为例,均在前保险杠部分和侧翼子板采用了有吸收撞击能力的塑胶材料,将对行人的伤害降到最低。
  其次,比较常见的行人保护技术体现,便是与车头平齐的一体化保险杠设计,这样在碰到行人时碰撞点会偏高,造成行人飞起来或者头部碰撞车身的可能性减小。
  目前,大多数车型都配备了上述基本的行人保护设置,但在行人保护技术领域也有较新的技术出现,例如日产的引擎盖提升技术,已被运用在东风日产旗下全系车型中。这些车型均采用平滑的可变形发动机盖,大网状的骨架支撑结构,并提升引擎盖以加大与发动机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缓冲区,有效减轻二次碰撞带来的硬性伤害。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汽车·热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易被忽视的被动安全装置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