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涛
已经全面入住的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明珠经济适用房小区,是一个能容纳2400户的崭新小区,紧临长江,风景优美,曾被评为国家康居示范小区。但最近,搬入小区的一些居民开始担心他们今后的健康风险。原来,他们脚下的土地曾经是一座生产了数十年的化工厂的厂址。这个小区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即环评就开工建设,发现问题后只采用了简单的补救措施 (据11月30日 《新京报》报道)。
天天朝夕相处的房子底下,竟然曾经是一座生产了数十年的化工厂的土地,含有金属锑等有害金属,而且,这些污染物并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更没有想到,这样一片埋藏着污染物的土地上建成的经适房,居然被评为国家康居示范小区。不过,转念一想,这一小区的确很能起到“示范”作用。究竟如何“示范”,且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这一小区可以为地方有关部门的“土地财政”起到良好的“示范”。长江明珠经适房小区紧临长江,风景优美,这样黄金地段的土地,本来可以卖出个高价。但是,这片土地底下的污染物,可能让开发商望而却步,进而无法高价卖出。所以,有关部门就不妨让这片产生不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土地作为经适房用地,反正经适房本身产生不了经济效益,也就只配用产生不了经济效益的土地来作为建设用地。眼下,各地城市急剧扩张,一些原来存在污染的化工厂已经被圈入城市里面。这些曾经有污染的土地如何处置,经适房建设用地如何解决,有关部门“土地财政”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武汉长江明珠经适房小区提供了绝佳的“示范”。
其次,这一小区可以为不经环评先斩后奏建房提供 “示范”。按照规定,在有污染土地上建设房屋,必须经过环评,才能由政府有关部门立项审批。而长江明珠经适房小区却是未经环评便已获国土、规划部门审批。到2008年10月委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评价研究所进行环评时,小区已大部分建成。如此先斩后奏的结果是,房子不能推倒重建,只能让开发商进行些不痛不痒的修补。这就给各地有关部门以很大的“启示”,管它有无环评,先批准建设起来再说,如此才能让违规行为迅速地洗白。
再次,这一小区还可以为各地开发商侵犯公民知情权提供“示范”。按照武汉市环保局环评批复文件要求,江岸房地产公司应在销售阶段,向购房者公示相关环境信息,且在购房合同中明示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但实际上,作为武汉市知名房地产开发公司,江岸房地产公司在该小区公开的宣传材料、销售材料中,以及与购房户签订的购房合同中,却没有提供任何与环境有关的信息。
集如此之多“示范”作用于一身,长江明珠经适房小区堪称“经典”。只是,执法部门能任由这些“示范”效应四处扩散,让发展只认钱不认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