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北京拟全市推广未删减《弟子规》
作者:李琦
图片


    教材《〈弟子规〉新解》截图 (资料图片)
  本报讯 近日,笔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从2007年起在北京市东城区开始试点的第一本国学地方教材——《〈弟子规〉新解》已通过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初审,对原文没有删节,今年3月终审确定后,有望于9月新学年到来之际在全市小学推广。此前,曾有外地教育部门禁止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
  据了解,《〈弟子规〉新解》共有8课、18节。每课每节的题目都用原文表示。据《〈弟子规〉新解》编委会负责人、东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东城区老教师协会会长侯守峰表示,用原文作题目,不仅便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更主要的是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套教材主要供小学三年级学生使用,课程在一年之内学完。
  当初选择《弟子规》作为在小学试点的国学教材是出于什么考虑?为什么不选用《三字经》?对此,侯守峰表示,《弟子规》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承载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尽管存在时代局限,但总体符合当今的道德价值取向。作为一本启蒙教材它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对于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和规定。《弟子规》重视从幼年入手,加之以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对于小学生来说容易操作。因此《弟子规》是我们编写国学地方教材的首选。而《三字经》讲的是大历史背景,作为小学生的德育教材,操作性不强。
  侯守峰还表示,《弟子规》共有 1080个字,讲了108个规矩。而《〈弟子规〉新解》并未对原文内容进行删节,而是在指导思想、编写体系、内容扩展上进行调整。在内容中渗入了现代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例如,《亲有疾 药先尝》一节中,除直接解释原文含义外,教材还教学生如何从现代人的角度去理解。当父母有病时,子女细心照顾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而不是强调“给父母喂药前要自己先尝冷热”。链接板块主要是引入故事,加深理解。目前,这套教材已在北京史家小学、府学小学、安外三条小学、黑芝麻小学、校尉小学、特教学校、曙光小学、景山学校小学部、东四七条小学、方家胡同小学、遂安伯小学、汇文一小、忠实里小学、崇文回民小学、宝华里小学、前门小学、金台小学、天坛南里小学和天坛东里小学共19所小学进行试点。
(李 琦)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教育培训】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北京拟全市推广未删减《弟子规》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