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想看电视节目得先看完广告
吉林省长春市一些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反映,在收看电视节目时被强制收看开机画面广告。有关专家表示,此举涉嫌侵权
作者:李洪涛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李洪涛 文/摄
图片说明:电视屏幕上出现开机画面广告
图片说明:文字提示看电视节目按“退出”键
题记
  吉林省长春市一些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反映,在家开机收看电视节目时,必须先看长达数十秒的开机画面广告,否则就无法收看节目。当地消费者组织认为,此种行为属于强制消费,涉嫌侵害了广大有线电视用户的合法权益。
1.投诉
不看完开机广告就看不了电视节目
  近日,长春市一些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向本报吉林记者站投诉,称家中的电视机在开机后,被人为捆绑了定格画面的广告,即此画面广告必须收看,只有等待数十秒钟后屏幕出现文字提示,用户才能按“退出”键进入电视频道收看节目。“我们是缴了收视费才收看有线数字电视节目的。”用户张先生质疑说,“这种做法侵害了我们的自由选择权和收视权,提供有线数字电视服务的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视传媒公司)应该停止强制收看广告的行为”。
  用户孙先生表示,吉视传媒公司采用技术手段控制与电视机配套的机顶盒,人为地设置障碍,致使用户不收看开机画面广告就无法收看电视节目。除此之外,吉视传媒公司在捆绑开机画面广告前,没有征求广大用户的意见。因此,该公司擅自播放开机广告不仅挤占了用户的收视时间,也给用户收看电视节目带来不便。
2.调查
电视开机画面广告被公司拍卖
  2010年12月21日,记者在长春市南关区鸿城国际小区业主于先生家,体验了用户被强制收看开机画面广告的全过程。只见于先生先打开电视机,然后打开机顶盒。此时,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全屏红底黄字的长春欧亚商都年终大回馈的广告,记者开始计时,约40秒后,电视屏幕上出现文字提示语:“看电视按‘退出’键。选择其他功能,请按光标键选择后,再按‘确认’键。”记者注意到,用户如果不按照文字提示操作,就无法收看到电视节目。
  这种强制收看开机广告的行为,也给用户李先生一家带来了麻烦。李先生告诉记者,吉视传媒公司刚播开机广告时没有事先告知,他看到电视屏幕定格成了广告画面,以为电视机坏了,连忙关掉电视机找售后服务人员来维修。服务人员来了,检查后告知电视机完好没有问题。李先生方知是怎么一回事。李先生的父亲80多岁了,不识字,自从出现了开机画面广告后,老人独自一人在家看电视成了难题。尽管家人多次教授操作程序,但老人还是记不住,有时乱按遥控器,弄乱了电视机程序,李先生还得重新调试。
  据记者调查,目前,吉视传媒公司为全省320万用户提供有线数字电视服务。2010年9月14日,吉视传媒公司对开机画面广告使用权进行了公开拍卖,吉林省凯瑞埃特广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瑞埃特公司)以1000多万元的价格获得广告时段使用权。从2010年10月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收看电视节目时,开机后就出现了定格画面的全屏广告,用户按照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文字提示进行操作,才能够收看电视节目。
3.回应
推广过程难免出现问题将在技术上进行改进
  记者以广告主的身份咨询时,凯瑞埃特公司一位姓杨的工作人员称,现在共有3家广告公司在经营吉视传媒公司的开机画面广告,收费标准为每天5.8万元,订单的天数必须在10天以上。谈到价格时,该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设定广告定格时间的长短,定格时间越长,收费越高。客户需求大的话可以打折,但每天费用不能低于4万元。
  记者查阅吉视传媒公司拍卖开机画面广告的宣传资料时发现,“用户被强制收看”被当成其中的优势条件,成为其拍卖开机画面广告的卖点之一。2010年12月22日下午,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吉视传媒公司。该公司增值业务部范主任表示,不想就用户们提出的质疑作回应。“强制收看的事情肯定存在,这个不能否认。”谈到用户提出的强制收看一事时,范主任说,有线数字电视是一个正处在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在推广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以后将在技术上有所改进。
4.观点
强制收看涉嫌侵害用户权益
  针对吉视传媒公司强制用户收看开机画面广告一事,吉林省消费者协会新闻发言人宗守运表示,这种行为涉嫌侵害了广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的合法权益,属于强制消费行为,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应该立即叫停。
  长春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钟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吉视传媒公司拍卖开机画面广告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是一种经营行为,它涉嫌剥夺了用户的自由选择权。目前,一些省市的有线数字电视也存在开机等待问题,但等待时用户看到的是公益广告,时间也是短短的几秒钟。建议吉视传媒公司重视用户们的意见,停止强制收看开机画面广告的行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投诉警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想看电视节目得先看完广告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