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珠宝行业面临诚信危机,业内专家指出——
消极回避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作者:姚敏


    ■本报记者 姚 敏
  对此次监测结果和目前珠宝首饰行业面临的诚信问题,相关行业组织和业内专家如何看待?如何才能提升珠宝首饰质量?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消极回避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正视问题是行业走向规范的良好开端,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坏事变成好事,消极回避态度显示了相关企业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的薄弱。”世界珍珠协会主席、香港玉石厂商名誉会长、中国商业联合珠宝首饰委员会执行会长何乃华在珠宝行业从业多年,见证了中国珠宝玉石行业的发展历程。他在认真看完本报刊出的不合格商品名单后表示,金和银含量不达标、实测为大理石而不是标称的白玉、实测为玻璃或者合成立方氧化锆而不是标称的锆石,这些不合格商品质量状况令人忧虑。作为商业流通领域的全国性珠宝行业组织,中国商业联合珠宝首饰委员会对此次监测的态度非常明确,即呼吁不合格商品涉及企业高度重视监测结果,相关企业应主动向社会各界解释或者作出说明,积极、大力配合媒体和消费者进一步了解情况,同时尽快推出整改和提高珠宝首饰质量的针对性措施,以重塑企业诚信形象,这是企业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的具体体现。“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珠宝消费市场和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珠宝首饰制造、贸易中心之一的势头日趋明显,但同时行业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凸显的是行业在短期快速发展中爆发出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大陆的珠宝玉石行业被阻滞了40年,事实上这个行业从隔绝到从头发展,走到今天不过短短20年。”何乃华介绍,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珠宝首饰才以黄金首饰为先导步入市场,而代表一个国家珠宝首饰消费水准的k金镶石首饰是上世纪90年代初才崭露头角。为牟取暴利采取短期行为,大量中小企业进入市场,许多基本知识和概念在业内模糊不清还未形成共识,种种因素导致了行业的浮躁和不规范,也体现了转型期社会一个具有代表性行业的诸多特点。“消费者对珠宝首饰质量的担忧和疑虑并非空穴来风,屡屡发生的质量问题确实成了消费者的烦恼。”业内知名专家、北京2008奥组委聘任的唯一奥运会、残奥会奖牌用玉检测专家、中华全国工商联珠宝业商会检测研究中心主任董振信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珠宝首饰行业除了金银制品存在成色、含量、重量不足和生产、加工粗糙等情况外,还有其他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严重问题,尤其在旅游市场中质量问题更突出。业内专家强调,珠宝首饰的质量问题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以珠宝首饰虚假标注为例,其涉及两方面侵权问题,一方面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误导,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另一方面由于珠宝首饰商品一般价值相对较高,会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呼吁形成多层面有效监督机制
“目前珠宝首饰行业的质量问题是由于标准缺失造成的。”对于这样的看法,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段体玉明确予以否定:“标准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我国在珠宝首饰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成果斐然,现在关键是执行问题。”段体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自1988年由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起草制定了首饰行业第一个标准《首饰含金量分析方法》(GB/T9288-1989)以来,我国仅首饰行业就已先后制定了18项国家标准和18项行业标准,其中不仅规定了首饰中主要的贵金属纯度,也规定了首饰中有害元素的限量。“目前珠宝首饰标准的总数量约为50项,无论是从标准的数量,还是从标准的细化和涉及的技术难度来看,我国的标准化体系都居世界先进行列。”段体玉认为,这些标准为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当务之急是加大标准执行和监督力度,提高企业执行标准的主观能动性。他解释,“这些标准中有些是强制性标准,有些则是推荐性标准。”
  行业要健康、良性发展,何乃华、董振信呼吁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检测机构和社会监督的多层面、有效的监督机制,在政府监管方面,质检和工商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开展更多、更密集的专门针对珠宝首饰的抽查和市场监测,同时加大处罚力度;在行业自律方面,一方面相关的行业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努力倡导诚信、文明服务的行业氛围;另一方面,知名品牌、大企业应该在加强诚信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领头作用。除了消费者监督,还要研究更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目前市场上有花高价买鉴定证书的现象,旅游区珠宝商店还有冒用检测机构名义出具假证书的情况。”专家强调,检测机构秉承公正、公平宗旨,出具科学、准确、规范的检测鉴定报告和证书是强化珠宝玉石行业社会监督的重要方面。各珠宝检测机构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仪器设备、人才等技术优势,为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社会各界提供准确、优质的技术服务。检测机构应排除金钱诱惑,坚决拒绝提供假证书,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提供公正的技术服务,同时对制作假证书行为坚决给予打击。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时尚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消极回避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