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消费调解工作合力和解决疑难纠纷的工作链
本报天津讯(记者何春雷)记者日前从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天津市多元化、便捷化消保维权体系基本形成,今年,天津市工商局将试点成立工商行政调解中心,推动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形成消费调解工作合力和解决疑难纠纷的工作链。
近年来,天津市工商局将维护消费者权益作为民心工程,推行“一个平台维权”,强化“12315督导、消保监管、消协调解、执法机构办案”的四位一体、各负其责的维权机制,初步形成了科学有序的维权工作链和内外部机制双向促进的一体化消保维权格局。同时,天津市工商局探索建设行业自律体系,建立了与521家大型、重点企业的直通互动机制,97%的消费争议通过消费者与经营者自行协商得到快速妥善解决。推动“一会两站”100%覆盖全市城乡,推进12315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校园、进村镇、进媒体,参与发起设立津深港澳四地联合维权和22城市消费维权联盟,完善与有关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消费领域热点侵权行为治理机制,使全市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更加畅通,维护消费者权益更加有力。
天津市工商局局长王海福在会上表示,该局今年将试点建立工商行政调解中心,探索利用行政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的新路子,加强与法院的协调对接,推动建立工商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机制,在处理重大、疑难消费纠纷时邀请法院参与调解,形成调解工作合力和解决疑难纠纷的工作链。将消费维权“关口”前移,探索与行业协会联合开办消费教育学校,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消费观念,提高自我维权水平。
据了解,2010年,天津市各级工商机关共开展商品质量监测222次,依法查处了3373家企业生产经营的3849个批次不合格商品;先后对157大类3177个批次食品进行了抽样检验,对182个品种、7.19万个批次食品进行了快速检测,曝光了841个批次的不合格食品,保障了流通领域市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