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彪
近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云南省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28年溜索横跨怒江为两岸村民解除病痛的感人事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据2月8日新华社报道)。
乡村医生邓前堆28年溜索横跨怒江为两岸村民解除病痛,一方面让人感叹当地自然条件之恶劣,另一方面也令人对其忘我敬业的服务精神肃然起敬。需要看到的是,村子里没有一座能通车的桥,不但给乡村医生行医造成巨大困难,而且不利于当地广大村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也不利于当地村民出行和与外地通商致富。所以,尽快修建一座桥梁,帮助邓前堆和广大村民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是当地有关方面应当做的事。
邓前堆溜索横跨怒江为两岸村民解除病痛,时间长达28年,当地有关方面不可能毫不知情。从这个角度上看,28年漫长的时间竟然不能为当地村民修建一座能通车的桥,也让人觉得当地有关方面对于民生冷暖的关注度稍显不足。据云南当地媒体报道,2010年,云南交通运输系统以开展“建设冲刺年”和“运输管理年”活动为推手,给力大项目的集中推进和全行业的整体提升,全年共完成道路及水运交通投资702亿元,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340亿元目标任务,创下历史新高。显然,为拉马底村村民建设一座简单实用能通车的桥,资金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对这种贴近民生的小项目,有关方面是不是有足够的热情。
实际上,对于建设一座并不需要太多投入的桥,只要当地有关方面有一种关心民众冷暖的情怀,真正将解决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即便真的资金紧缺,也会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或通过厉行节约等途径挤出资金为民谋福祉。反之,如果有关方面缺乏足够的民生意识与为民众谋福祉的理念,则即便拥有充足的资金,也可能会被挪作它用,甚至被浪费掉。
现在,在中央领导的关心下,邓前堆及附近村民 “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在全国广大偏远地区,还有不少地方的村民也在苦苦期盼着村里能够修建一座能通车的桥梁或一条水泥马路,便利村民出行与享受公共服务。所以,人们期盼这些地方的相关部门能多些民生意识与关心百姓冷暖的情怀,积极主动为当地民众尽快解决类似的实际困难,而不要等到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或上级领导作出了批示,才去做这些早就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