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泉
关于“虎妈教育”的讨论为中美两国的教育交流带了一个好头。由于是开头,也存在着双方对彼此情况了解不够的问题,比如对教育文化背景的了解不深等。
美国的教育情况如何,一直是国内家长想知道又无从详细了解的。曾有地方电视台搞过一台探讨比较教育的“各家说教”节目。由于准备不充分,主持人竟然得出了“中国教育太难、美国教育太容易、欧洲教育还差不多”的结论,看来她把教育和写作业混为一谈了。
有学者言及此事说,对美国教育不可妄下结论。它的内容看似简单,方法也让孩子易于接受,但是教育思想深刻,目标明确,不易模仿。该学者的儿子小学二年级转到美国,开始对课堂秩序乱有意见。老师说按你的要求上一节课试试。孩子走上去要求同学们把手背过去。还没等老师发话,就被大家轰下台了。后来,孩子逐渐适应了新环境,有一次放学带回了一项 “介绍你的祖国”的作业。该学者说:“我儿子用了一周时间找资料,下载图片,打印文本,居然弄出十几页的一个小本子来。”这里面有多元文化的融合,有学以致用、归纳、表述能力的训练等。美国的教育目标是自律、诚信、多元文化包容等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培养,尤重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美国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也促使他们尽早自立。这些,都是国内家长不太了解但应该学习的。
很多美国人对我国更缺乏了解。他们知道我国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但未见得知道我国当初的底子有多么差。这期间,从普及义务教育到改建校舍危房、培训教师、解决包括农村教师在内的居民贫困问题,每一步都很艰难。到目前为止,力促教育公平,弥补农村、西部地区教育欠账仍然需要作出巨大努力。这种差异使得我国城乡家庭对于子女的过度教育与教育不足现象都很严重。能够去美国参加中学生科学竞赛的国内学生所受到的教育、训练还远未普及。我国的中小学生学业竞争激烈,也与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充分等因素有关。
在世界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西方教育肯定也会遭遇挑战。欧美国家的基础教育并非以高考竞争为目标,所以读写算训练、数理化课程度不如我国,这使得他们像网络工程师这些基础课要求高的新技术人才一时供不应求。美国的大学以个人致富为目标的金融、管理、法律专业办学比例过大,工程技术专业萎缩,学技术的又集中到华尔街去开发金融产品,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
笔者认为,相比较下,中美两国教育各有所长,但就培养孩子综合素质方面,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