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讯(记者吴采平 通讯员彭燕娥)近日,记者从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该局通过对武汉市117家企业用工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后,发布了《武汉地区2011年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武汉地区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没有改变”“用工荒更多体现为结构性招工难”“新增岗位总量并未明显增加,更多企业招聘是因老员工辞职”。
《报告》从劳动力供给群体分析来看,武汉市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和农村劳动力三大族群的就业问题较为突出。调查显示,武汉每年有25万名高校毕业生,再加上其他就业人员,每年需就业的劳动人口达30万人以上。但是,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只15万个左右,再加上自然减员腾出的岗位,加起来也不超过20万个,这意味着尚有近10万人面临着无工可做的问题。
《报告》称,春节过后,不少行业出现用工荒。这给人一种假象,仿佛劳动力少了,实则不然。根据调查,武汉市约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存在招工难。而这种招工难主要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具体体现在:高技术含量的工种少有人会做,劳动强度大的一线普通工没人愿做。在120万农民工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超过了一半,教育程度不足和技能缺乏,导致这一部分人群无法满足需求。而另一方面,对于技术要求低的武汉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纺织服装、商贸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缺口常年在8万人左右。这种反差,深刻反映了目前用工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调查显示,117家春季有招工计划的企业中,76%的企业招工是为填空岗,这其中又有不少只是临时性招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劳动强度相对较大。这导致求职者就业稳定性差,其结果只能是企业频繁再招工,造成岗位供给增多的假象。
对此,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议:企业如想节约招工成本,避免因员工频繁跳槽而带来的损失,还需建立“长期留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