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旅游团购能火多久?
作者:邓曦涛
图片
图片


  旅游团购在今年春节火了一把。团购随着网络普及进入千家万户、各行各业,但在旅游市场上,旅游团购更像是一种吸引注意力的营销策略,而不是大面积惠及游客的普遍降价
■本报记者 邓曦涛
  1元减免128元房费、团购秒杀低价滑雪票、团购2折机票……春节期间,节庆旅游需求剧增,旅游团购顿时成为火热的新名词,其中团购各种门票、机票、酒店的信息最多。
  在热火朝天的团购市场上,一些新旅游团购网站纷纷成立,也有传统旅游网站成立了团购频道,然而团购网站能在旅游市场中走多远呢?
旅游团购陷阱多
  网友在团购网上自由选择“拼团”旅游,享受到比普通团队游还低的价格,这是目前旅游团购大行其道的原因,然而旅游团购的陷阱却让消费者大为抱怨。
  春节期间,北京一些团购网站推出价格极低的团购滑雪票,记者联系滑雪场之后才知道,此类滑雪票必须另外购买门票才能使用,其实最终算下来与消费者在滑雪场提前预订滑雪票的价格是同样的。原来低价滑雪票只是网站吸引人眼球的手段而已。
  更有甚者,团购网站为了制造团购优惠的噱头,不惜欺骗消费者,将产品价格提高之后再打折,算出所谓的2折、3折低价优惠。记者在新浪旅游论坛中看到,一位消费者发帖称团购酒店被骗,其入住的酒店团购价为200多元,相当于1000多元的原价的2折,还有免费上网等赠送,等到这位消费者到了酒店才发现,原来酒店客房的执行价格只要300多元,而且一些在线预订网站给出的在线预订价格跟所谓的团购价相差不了几块钱,赠送的上网服务其实是酒店的免费服务。这种团购价让大费周折抢到团购产品的消费者大呼上当。
  更为严重的是,各家网站的团购产品对消费者都有各种限制,例如只能挑选某个日期,只能在指定期限内使用。团购订单一般都要求一个月等短时间内使用,这些团购订单一旦预约就无法更改,因故无法前往的游客只有自认倒霉。其次,由于团购券使用时间受到限制,消费者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排长队的现象,花钱虽少但使用效果却是大打折扣。由于一些经营门票业务的单位事先以较低价格团购了景区门票然后卖给散客,不仅规定了刻板的集合时间导致游客行程没有自由,消费者遇到旺季排长队、服务质量降低、消费纠纷等情况之时,不能得到景区及时处理。
假团购真营销为求人气
国内消费者已接受了网络团购,团购产品的价格和品质也在不断丰富、提升,但在旅游市场上,旅游团购更像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宣传策略。
  春节前,继携程网率先推出“低价拼机”,参与拼机全部用户都可享受低票价的活动后,去哪儿网、艺龙网等也推出拼机活动,消费者可在参与拼机的航线内享受低票价,很多航线团购票价比春运期间正常的机票报价要便宜1到2成。58团等热炒零元参与机票抽奖活动,先锋团等则推出低价团购机票代金券,新浪团也有较低折扣的机票团购活动。去哪儿网每周会选出少量特色旅游产品,包括酒店客房,酒店美食,会员卡、酒店SPA等。
  从机票的促销来看,大多数促销让利都是有限制的,包括数量、航班等。去哪儿的“秒抽”机票控制在每天100张,而淘宝的“折上5折”则控制在每天400张。淘宝的折扣活动并非所有航线皆参与,而是控制在上海、广东、北京、成都等主要城市的航线。据资料显示,淘宝“折上5折”活动去年12月28日推出当天,2.6万张机票中只有400张特价票。网站看重的是活动对非低价折扣机票的带动作用。
  去哪儿网负责人告诉记者,网站团购不是为了盈利,甚至连服务费都不收取,目的是提高点击量,起到吸引目标客户群体搭建平台的作用。春节前夕,山东省旅游局与团购网站拉手网合作推出原价100元、团购价10元的泰山门票促销活动。拉手网事后表示未收取中介费用,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网站的吸引力。从旅游局方面来讲,这次团购合作也更像是营销,因为在泰山低价门票热销的同时,其推出的打包旅游产品应者寥寥,表明旅游局看重的也不是实际利益,而是吸引眼球与注意力。
旅游团购品质难保障
  乐途旅游网总监晁夕在一次座谈中谈到,从长远看,团购不符合旅游发展趋势。中国旅游目前呈现的趋势是正从传统的大众观光型向休闲度假等多样型以及小众化、个性化发展,为省钱而抛弃个性化选择的人会越来越少。例如,团购酒店往往是一些低星级酒店,高星级酒店会顾及形象而抵制团购。
  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旅行社的业务就是大规模的团购,将一定数量的散客集中起来向航空公司、酒店、景区等供应商议价,发团量越大的旅行社议价能力越强,对市场的掌控力就越大,旅游团购网站想要全面取代旅行社的业务非常难。并且,传统的快速消费品市场团购取得巨大成功,是由于快速消费品具有重复消费品的特性,于是团购网站能在一城一池取得局部长期的优势,而旅游消费者不会选择同样的旅游产品消费,会不断寻求新目的地,旅游团购网站只相当于提供了一个比较价格与产品的平台,想要控制一批忠实用户的可能性不大。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我国针对网络团购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售后服务更没有保障,而且由于团购金额一般较小,消费者遭遇消费纠纷不是忍气吞声就是维权困难。在此也提醒消费者,要尽量选择较知名的在线旅游网站,并注意保留相关凭证,详细查看团购发起者和旅游组织者的资质及相关信息,不要盲目跟风团购。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行游天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旅游团购能火多久?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