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习期间,既不给上课也不让住校,但仍须全额缴纳学杂费,否则将不给毕业证。对于部分民办高校的这一规定,学生们感到十分困惑
■本报记者 胡 军
最近,吃空饷事件被不断曝出:湖南永州承认上百名教师吃空饷;福建最牛公务员不上班照拿工资;重庆万州区原区长女儿被指在驻京办吃空饷2年;湖南官二代未毕业当公务员拿空饷享受事业编制……
不仅如此,在一些民办高校,类似现象也一直存在。河北某民办高校大三学生小王日前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最后一个学期,甚至最后一年既不给上课也不让住校,学校还要收我们的学杂费,这不明摆着就是吃我们的空饷吗?”
记者调查发现,与小王存在同样困惑的民办高校学生相当多。受访的多数学生表示,目前很多民办高校三年制专科基本上只上两年甚至一年半的课,四年制本科基本上只上三年甚至两年半,其余一年甚至一年半时间都处于实习或就业状态,有的甚至已经通过学校签订了就业合同正式工作,但学校仍然不折不扣地足额收取学费和杂费,否则就不予以发放毕业证书。
已离校实习为何还要缴纳学杂费
日前,记者通过有关途径陆续采访了部分就读于北京、陕西、河北、武汉、湖南等地的20余名民办高校学生,采访的结果令人吃惊。
河北某民办高校大三学生小王告诉记者:“俺们大三上半年就开始在外面找工作了,下半年基本上都在外面实习,多半都直接就业了,就等着回学校拿一下毕业证。但学校还让俺们缴纳最后一个学期的学杂费,将近8000块钱呢,总觉得有点冤,既不上课也不住校,这份钱学校不就纯赚了吗?怪不得好些学校都打着实习、就业的旗号鼓励学生大三就出去,让人感觉别有用心啊!”
北京某旅游学院航空乘务专业大二学生小吴这样描述自己的遭遇:“我们从大二一开始就由学校组织去各地参加空姐、高铁服务员、外国游轮服务员等各种工作的招聘面试。如果通过面试,就可以和对方签合同上班。像我就是在大二第一学期时,通过了空姐面试而上班的。但是,学校除了收取8-10万元不等的职业介绍费外,还要我们缴纳剩余一年多或两年的学费和杂费,将近3万块钱,不交就不发毕业证,非常霸道!我们已经上班了,也不再上课了,也不住校了,学校对于我们还有什么成本?缴纳的学费不就是学校的纯利润吗?”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20余名民办高校学生中,100%都对离校学习或就业后,学校仍强制要求缴纳学杂费行为表示不满或不解。
另外,记者对上述地区部分民办高校调查后发现,所有的民办高校都要求学生最后一个学期参加实习,但学杂费都照收不误。以北京某民办高校为例,该校要求学生60%的时间由学生自学、学院安排岗位实习和参加社会实践:四年制专业学生第四学年全年实习;三年制专业学生前两年半在校学习,最后一个学期离校实习;两年制专业学生第二学年全年离校学习。部分专业甚至学习一年即可离校,如需毕业证书,第二年起即可边工作边学习(每月最后一个周末上课)。“事实上,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习期,拿回实习证明,时间为半年至一年不等。也就是说,学生最后一个学期甚至最后一年就已经离校了,或者实习,或者直接就业,但学校仍然要收取这一阶段的学杂费,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这块的利益十分巨大,而且是没有任何成本的。”曾在某民办高校担任校长5年之久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对学生和家长来说,这样做确实很不公平,没有最为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但是,学校处于绝对的强势,毕业证明都捏在手里,不怕学生不交钱。而且,学生手里根本就不可能有学校开具的离校实习或就业的时间证明,去法院起诉都赢不了。”
设定求职期限或可遏制多收费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对实习期限表述较为清楚的是教育部于2010年6月23日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其中明确表示“在企业中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规定学生必须在此学习一年”。教育部高教司刘桔副司长表示,卓越计划将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学生在企业学习不少于一年,并不是简单的实习,而是有一个培养过程,要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但是,对于广大非卓越计划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的实习期限,目前国内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普通高校与民办高校毕业的实习期限一般由学校自行决定,归属教学的一部分。
近年来,由于扩招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形成巨大的压力:2009年倾全社会之力,动用“下基层、去部队、赴重点行业、到西部边陲”等等多种手段鼓励就业,截止到当年10月底,全国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中83%完成了就业;另据人社部2011年1月25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较上一年的87%提高了3个百分点,但仍有近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尚未找到工作。可想而知,对于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民办高校来说,学生就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压倒一切的巨大难题。“现在就业压力确实太大了,正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都已经相当困难,我们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我们去应聘时,往往会受到歧视,用人单位公开表示,宁愿招正规高校的专科生,都不会考虑民办高校的本科生。所以,从入学开始,就一直被学校不停地强调就业压力,满脑子都是毕业就失业的危机感,就业、找工作的话题是大学几年考虑最多的问题”,就读于湖北某民办高校的小赵的话反映了绝大多数受访者的心声:“但是,鼓励外出实习、解决就业问题,都不能成为我们离校后仍收取学杂费的理由。”
对于目前部分高校过度鼓励学生外出实习、求职的状况,王先生深感担忧:“离校实习、求职,这已经是绝大多数高校学生的必经之路,但离校后是否还要缴纳学杂费的问题不能忽视。这是一个本应该引起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地带,但却被忽视了,成了一个无人关注的真实地带或者灰色地带,尤其是眼下正在流行的顶岗实习等,都为一些不良民办高校留下了过大的操作空间。因此,必须严格规定实习的期限,尤其是时间上限,还有就是这一期限内的学杂费用该如何办理。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离校实习的意义就可能被扭曲,甚至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西安外事学院那振春副院长也认为,设定大学生求职期,对保证学生安心完成教学全过程、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都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