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燕明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作为中国白酒行业龙头的五粮液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在传承和探索中前行,在改革与创新中跨越,不仅超前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继续领跑行业,而且还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过去的5年,五粮液集团实现销售收入从 156.65亿元增长到403.61亿元,增长157.65%;利税从41.85亿元增长到111.55亿元,增长166.55%;资产总额从192.72亿元增长到452亿元,增长134.5%;工业增加值从60.05亿元增长到149.4亿元,增长148.79%;位居中国企业500强前列。
五粮液集团技术中心被批准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和第四批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获得国家颁发的多项大奖,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同时,2010年五粮液集团不仅完善了产品布局和解决了发展瓶颈,而且还斥巨资打造世界著名的“质管、计量、检测、研发”中心,该中心于2011年全面投入使用。届时,它将成为中国白酒行业先进的质量技术检测中心,以及中国白酒与国际接轨的、全球领先的酒产品技术中心。该检测中心的建设对保持五粮液在酒类行业技术领先,提高酒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行业标准化生产,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增强产品市场公信力和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不仅如此,五粮液还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中,迈出了坚实步伐。2010年9月19日,总投资约50亿元、占地250多公顷的“中国白酒金三角——酒都宜宾·五粮液文化特色街区”隆重开工。“中国白酒金三角”,是2008年由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白酒产业战略构想,其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国酒文化,打造中国的“波尔多”国际品牌,让川酒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中国酒都宜宾更是拥有集气候、水源、土壤“三位一体”的天然生态环境,为酿制纯正优质白酒提供了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环境。
正如宜宾市相关领导所说的,宜宾要再创造一个“黄金10年”,并把酒类食品作为宜宾的“一号产业”来打造,全面加快建设世界著名白酒生产基地和中国极具特色的酒文化主题形象城市的步伐,着力建设以五粮液为龙头的千亿酒类产业集群,提升宜宾酿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当“中国白酒金三角”排头兵。
而作为中国白酒行业领先企业,五粮液以526.16亿的品牌价值,连续第16次位居中国有价值品牌食品行业前列。同时,五粮液旗下的五粮春、五粮醇也分别以65.01亿、48.02亿的品牌价值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五粮液创造了多个“世界领先”。五粮液“十里酒城”是全球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之一;五粮液拥有全球规模极大的发酵池;五粮液不锈钢罐储酒能力位居亚洲前列。从原材料到销售终端要经过近百道关口的严格质量控制,也成为白酒中当之无愧的领先者。更值得一提的是,五粮液拥有历史悠久的600多年明代老窖池群,这些历史文物至今仍在源源不断地生产着琼浆玉液。此外,“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代表中国正在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因如此,在宜宾经济增长极多元化的今天,五粮液仍是宜宾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增长极。在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中,五粮液无疑要担当起举足轻重的领军角色。
五粮液集团总裁、股份公司董事长唐桥表示,作为“中国白酒有价值品牌”,五粮液要充分运用和发挥资本、品牌、市场等多方面的优势,继续发挥好行业标杆作用,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引领行业健康蓬勃发展和推动“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的民族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