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学前班:难以掩饰的教育错位
作者:胡军
图片


    曹丽娟/图

■本报首席记者 胡 军

“没办法啊,很多朋友的切身经历告诉我们,孩子如果不上学前班的话,一上小学就可能面临学习跟不上的危险!”日前,为给儿子争取到学前班的名额,不惜凌晨5点多就赶到区少年宫门口排队的北京家长郭先生告诉记者:“100多个名额,如果8点钟按时来报名的话,那连队都不用排,因为挤在少年宫门口的家长已有二三百号了,名额早没了。”
  自今年2月份开始,打算为孩子报名9月1日上学前班的北京家长们惊诧地发现,市区内几乎所有的少年宫、儿童活动机构甚至市场化的培训机构都早已人满为患,学前班资源相当紧张,有的家长为了能抢上一个名额,甚至从去年就已开始报名预约了。
  那么,为什么频繁迭出的教改政策和减负口号,丝毫不能阻挡学前班培训市场的劲爆势头?

严重扭曲的学前班市场

“为什么那么火啊?中国儿童中心有学前班,但只收100多名孩子。从去年9月份开始,该中心就已经接受今年9月份学前班的报名了。2月底我们带着孩子去报名的时候,竟然已经排到200名开外了,报名老师直接告诉我没戏。”3月24日,已经为儿子上学前班多方奔走了半个月之久的北京家长王女士,说起报学前班的艰难时,难以掩饰内心的焦虑和抑郁:“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今年9月份才开学的学前班,有很多地方早已满员。而这些培训机构办的学前班收费差距也很大,最贵的一个月要3000多元,而且还要面试,看上去比较淘气的孩子人家根本不收。”
  有数据显示,去年9月份,全国中小学培训市场规模就达近亿人,年产值在150亿元左右,直接催生了约2000家专业辅导机构。在教育程度最发达的北京地区,培训市场的火爆程度更是惊人:与整个北京市约200万中小学生总量相比,中小学培训市场规模至少在135万人,平均每10个学生中就有6.5个报名参加了培训机构。以教育培训行业龙头新东方为例,据投行摩根斯坦利发布的报告显示,新东方2009年度第四季度销售同比增长46%,达到8660万美元,比该公司业绩期望的高端还高出10%。其中,与新东方优能项目有关的中小学培训市场总入学人数就达到了12万。由此可见,包括学前班在内的中小学培训市场之劲爆程度。
  据记者对北京、合肥、长沙等地调查发现,各地城市的学前班市场都相当火爆,很多城区的学前班名额都趋于紧张。
  北京家长禹女士告诉记者,2月中旬跟朋友聊天时才发现学前班的重要,从那时起开始留心,发现如市区级少年宫之类的公办机构举办的学前班虽然收费较低,但名额极其有限,而私立培训机构的名额相对宽松一点,但收费较高,动辙几千元。
  从事学前班培训多年的安徽省合肥市某培训机构负责人邹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火爆程度确实有点超乎想象,甚至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以现在的市场增速来推断的话,整个培训市场有望连续达到年增长30%以上。另外,行业也在不断细化,学前班、奥数班、外语班、艺术班等等,越来越细化,需求也非常旺盛。乐观地估计,要不了多少年,没准可以形成和公办学校并驾齐驱的态势。”

“被刚性”的学前班需求

  从记者对多家民办培训机构的授课场地调查来看,多数培训机构为吸引生源、提升自身形象,均把授课点安排在了商业场所甚至高档写字楼内。而且,多数培训机构无论是一对一的教学格间,还是容量为5—30人左右的小班教室,每一处空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坐无虚席,而培训地点的走廊、大厅里更是人头攒动,站满了等待孩子的家长。如果不是培训机构四处张贴的品牌提醒,很容易让人产生自己尚置身公办学校的错觉。“到现在才大致搞清楚,为什么老听人说学前班、英语班什么的都是刚性需求了,根源就是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错位,是公办小学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嫁接了课外培训的结果。课外培训俨然成为教育的大餐,学校课堂教育更像是点心。说实在的,很多公办学校的老师心思都不在正规的课堂上,都变着法地想把课堂上该讲的课放到课外去换成钱。”对于学前班市场劲爆的根源,一度为儿子上学问题而费尽心思的北京家长皮先生的总结一针见血,极有代表性。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为子女上学前班而奔走的幼儿园学童家长们,原本都想当然地以为,幼儿园大班顺理成章应有衔接小学部分的授课,上不上所谓的学前班无所谓,而市场上之所以火爆不过是因为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部分培训机构煽风点火进行宣传而已。但当他们向一些已经成为小学生家长的朋友们咨询后才惊讶地发现,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大多数家长都从朋友那里听到过类似王女士所听到的衷告,并且为此而焦心:“朋友的女儿去年上的小学,之前没有上学前班,但到了学校以后才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上过,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那些孩子都可以心算了,但他的孩子却还停留在掰手指算的水平上。但可怕的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某一知识点首先问学生学过了没有,如果有一定数量学生表示学过,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基本就一带而过了。结果,他的女儿每次考试几乎都是最后一名,把他急坏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正是由于众多课外辅导班的存在,使得很多原本应该在小学课堂内讲授的内容,莫名其妙地转移到了课外辅导班上,而许多小学老师在课堂上听说多数孩子已经在课外学过某些内容后,就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们都已经学会,在授课时将许多应讲的内容一带而过,导致部分未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难以跟上正常的授课进度,从而被迫产生参加学前班等课外培训的“刚性需求”。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教育培训】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学前班:难以掩饰的教育错位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