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北京市房山区有一个由个体工商户自发成立的学雷锋小组——
21年义务服务光荣院老人
作者:贾君


    ■本报记者 贾 君
  北京市房山区有一个由个体工商户自发成立的学雷锋小组。他们每月定期为住在光荣院里的共和国孤老优抚功臣理发、修表、检查身体,这一干就是21年。接受服务的老人们说:“雷锋精神没有走,‘雷锋’留在了光荣院。”日前,北京市房山区私营个体经济协会隆重成立学雷锋爱心基金,首日获捐款近20万元。
  记者了解到,1990年3月5日,房山区私个协会组织20名会员到光荣院慰问老人。这里居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3个时期的110多名共和国孤老优抚功臣。当天的活动快结束时,从事理发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任光辉说:“咱们成立个学雷锋小组吧,今后把为老人服务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这一提议马上得到了经营酱菜的个体工商户陈永生、经营小百货的个体工商户杜兰普等人的响应。在北京市工商局房山分局、房山区私个协会、良乡工商所的支持下,一个由7名个体工商户组成的学雷锋小组成立了。他们约定,每月5日来光荣院给老人们服务。
  从此,他们一干就是21年。当年的学雷锋小组成员,如今有几位已经离世,但他们的家人纷纷接过了学雷锋的接力棒。记者了解到,21年中,先后有36人参加学雷锋小组,义务服务的对象也从光荣院延伸到敬老院、农村、社区和学校。统计显示,不少个体工商户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自掏腰包置办理发工具、药品等为群众义务服务,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现任学雷锋小组组长罗建军告诉记者,21年前,她是学雷锋小组中年纪最小的一员。“那时我20岁,正跟着师傅学徒。学成之后,我自己办照开了一家理发店。每月5日下午5时30分,我会准时出现在光荣院。谈恋爱时,每月的5日,我和男朋友的约会地点就定在光荣院。结婚有了孩子后,我就带着孩子一起去光荣院。老人们帮我看孩子,我给老人们理发、服务。”罗建军说。“在学雷锋小组成员中,有的人自己也有困难,却一心想着回报社会。”罗建军告诉记者,队员温江是一名残疾人,他开着自己的残疾人专用摩托车,和其他队员一道风里来、雨里去,为老人们刮脸理发。2003年1月,温江因病住院抢救,临终时嘱托妻子和女儿“千万把光荣院的事情接下去”。温江去世后的第一个“学雷锋日”,温江26岁的女儿温美玲走进光荣院,拿起父亲留下的理发推子,为老人们义务服务。
  21年里,这个由房山区个体工商户自发成立的学雷锋小组多次荣获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北京市学雷锋先进集体、房山区学雷锋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我承诺,把学雷锋作为毕生事业代代相传。”在学雷锋爱心基金成立仪式上,罗建军带领学雷锋小组队员,再次郑重地发出了誓言。“成立学雷锋爱心基金,将帮助更多的人。”房山工商分局副局长张玉河向记者表示,学雷锋爱心基金主要用于个体工商户学雷锋小组从事学雷锋事业的各项开支。基金来源一是社会上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的个人捐款,二是社会上热心公益的企事业单位的捐助,三是围绕学雷锋开展募捐等活动所筹集的善款。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21年义务服务光荣院老人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