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背负巨额外债 ●拖欠教师工资
山东烟台建文专修学院面临破产千余名在校生无学可上
作者:王照重


    

■本报记者 王照重
  本报曾在去年12月17日以《山东烟台建文专修学院涉嫌欺骗学生》为题,报道了部分学生投诉山东烟台建文专修学院一事。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该学院又爆出停课、面临破产的消息,校园变成了“空城”,千余名在校生无学可上,记者就此事进行了调查、追踪报道。

学校停课,学生失学
  

  4月8日,记者赶赴山东烟台建文专修学院进行采访,眼前的场景跟记者去年秋天来时迥然不同,偌大的校园内失去了往日的喧嚣,不见有学生们活动的身影。市民李先生在该学院附近的公司上班,他的孩子曾在此就读。据他透露,从去年底开始,该学院就处于半瘫痪状态,听说是学院欠教师工资,教师曾集体讨薪,无果后,就不给学生上课了。而今年寒假开学也比较晚,开学之后就没怎么上过课,上个月就已经关门。此外,他还表示,曾看到不少学生收拾行囊,陆续离开了学校。
  3月中旬,山东烟台建文专修学院的学生曾向山东电视台表示,他们得知,学院如今背负着近7000万元的外债,办不下去了,学院正在联系近千名在校生的出路。据学校口头承诺,中专部的学生可以去当地的旅游学院,大专部的学生可以去当地的南山学院继续就读,但是不论在学院上了几年,去了新学校之后都得从一年级开始,重新注册学籍,等于以前的学籍被全部清零,对此学生们感到很难接受。
  就在学生们等待事情的下一步进展时,该学院又传来消息:所联系的几所当地的学校,都没有接纳这些学生的意向,院方表示再继续联系其他学校。至此,近千名学生转学继续读书的可能性被无限期延长。
  4月8日和9日,记者多次拨打山东烟台建文专修学院的电话,但均无人接听。

收购院校不愿接收学生
  

  4月9日,记者从大众报业集团获悉,集团下属同样位于蓬莱市的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有意收购山东烟台建文专修学院,目前双方正在就收购事项商谈,但对于能否接纳该院校近千名在校生一事,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方面表示可能性不大。
  4月9日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了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有关人士,针对能否接纳山东烟台建文专修学院近千名在校生一事,对方告诉记者,该学院专业设置和山东烟台建文学院有很大区别,根据目前的师资力量和办学规模,突增近千名学生会负担很大,收购谈判可能不涉及在校学生的问题。该人士还告诉记者,由于山东烟台建文专修学院仅有不到百名学生参加过高考,其余学生均未参加中考、高考的录取程序,所以,对于其在校生的质量,学院方面表示担忧。
  随后,记者又电话采访了烟台市教育局有关人士,据介绍,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插手处理此事,烟台市教育局或将出台相关措施,积极落实山东烟台建文专修学院近千名在校生的安置问题,初步考虑向烟台南山学院和烟台职业学院分流。
  山东省教育厅职成教育处高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山东烟台建文专修学院面临破产一事他已经了解,但至今未接到当地教育部门的书面汇报材料,据当地教育部门向省厅沟通得知,他们会向同类学校妥善安排在校学生。高处长还表示,山东烟台建文专修学院应该是山东首家濒临破产的民办高校,若其最终破产,教育部门会根据学校终止办学的有关规定,清算学校财产后,首先退还学生学费,再发放教职工工资,最后偿还学校债务。

新闻链接
  家长诉山东烟台建文专修学院一案被法院受理
  

  本报济南讯(记者 王照重)日前,学生家长汤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山东烟台建文专修学院不给学生发放毕业证一事未得到解决,故将其诉讼到蓬莱市人民法院。目前,该法院已经正式受理此案件,并将于5月4日开庭审理。
  据汤女士透露,今年春节前,她曾拿着本报刊发的文章,找到该学院的负责人,校方虽一度答应给她协调解决问题,但迟迟不见有进展。数日后,当汤女士再去该学院时,却不见校方负责人的踪影。随后,汤女士咨询了该学院办公室和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他们都表示对此事有所了解,但只有校长说了才算数。最终,汤女士失去了对学校的信任,将其诉至蓬莱市人民法院。4月1日,汤女士接到了法院的开庭传票。
  代理此案的刘先生认为,汤女士的孩子入学时,被告山东建文专修学院已无招生资质,所签格式合同应为无效合同,已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原告包括学费、经济损失费在内共计6.35万元。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教育培训】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山东烟台建文专修学院面临破产千余名在校生无学可上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