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厂县夏垫镇北坞三村残疾人村医王玉斌,27年来拖着一双残腿行医治病,坚持“三免四不收”,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品格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帮人助人是我快乐的源泉”
◆王玉斌在为患者看病
■李冬青 张学斌本报记者 李 建 文/摄
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县夏垫镇北坞三村,提起残疾人村医王玉斌,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记者了解到,48岁的王玉斌自幼因患小儿麻痹症而下肢残疾,坚持自学考取了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27年来,他拖着一双残腿行医治病,坚持“三免四不收”,即:免诊费、免出诊费、免注射费,为五保户、军烈属、残疾人和低保户看病不收费,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品格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2010年秋,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王玉斌当选“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
心甘情愿做不求私利的傻子
4月10日,春日的暖阳下,夏垫镇北坞三村笼罩在一片如烟的新绿中。记者走进位于村东的诊所,只见不到60平方米的诊室内干净整洁,墙壁上张贴着《乡村医生执业规则》、《村卫生室工作制度》以及预防高血压等疾病的宣传画。诊室的一角,面容和蔼可亲的王玉斌正在为一位老大爷诊脉。几位前来看病的村民坐在一旁拉着家常。70多岁的陈老汉患肺心病已经多年,听说记者来采访王玉斌,陈老汉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攥住记者的手不放:“5年多了,我在玉斌这儿看病,药没少吃、钱没多花,身子骨儿是越来越硬朗。没有玉斌这个好人,我这把老骨头恐怕早就交代了。”
在北坞三村,提起王玉斌,没有人不像陈老汉这样交口称赞。北坞三村党支部书记何培春告诉记者,行医20余年来,王玉斌不管自己多么困难,都始终坚持“三免四不收”。不仅如此,凡是遇到患者没钱看病买药,他不但不收费,还主动掏钱帮助他们。
“身为农家子弟,最知农人之苦。”自幼家境贫寒的王玉斌对百姓看病难深有体会。说起践行了20多年的“三免四不收”,王玉斌动情地说,“因病致困、因病返贫曾是令农村百姓头疼的问题,作为医生,行医而不问苦,就没有医者仁心,没有仁心的医生,医术再高明,终不能算悬壶济世的良医。”
有人替王玉斌算过一笔账,并告诉他,每年免收、少收的钱至少有三四千元。这些人好心劝王玉斌,“这样做是赚不到钱的,人不能太傻了”。每逢听到这些,王玉斌的脸上总是露出豁达而淡定的微笑:“欺瞒病人、开大方子、卖贵药、小病大治……是我最深恶痛绝的行为,能为患者解除苦痛、了却我儿时的心愿,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和追求。如果说不追求一己私利就是傻,我心甘情愿做这样的傻子。”
饱受病痛折磨立志当医生
“了却我儿时的心愿”是王玉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只有熟悉他的人,才明白这句话的分量,才深知这句话饱含着怎样的苦乐。记者了解到,两岁时,王玉斌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在那个贫苦的年代,为了给他看病,借遍了亲友邻居的父母卖被子、卖棉衣凑钱,无论风霜雨雪,背着他四处求医问药。看着日益憔悴的父母,年幼的王玉斌懂事地伏在母亲背上说:“将来我一定要学好医术,治自己的病,也治别人的病。”
1980年,王玉斌初中毕业,在北坞三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支持帮助下,他到村医疗室协助工作。刚刚参加工作的王玉斌认识到,要做好农村医护工作,只有朴素的感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过硬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才能真正为患者解除痛苦。从此,王玉斌开始潜心研究《实用内科学》、《新编药理学》等基础理论,自费订阅了《中医杂志》、《中国乡村医生》、《中国针灸》等十几种医学相关报刊,参加了《健康报》振兴中医函授学院的学习。
就这样,白天协助医疗室工作,夜晚伏案刻苦学习,3年时间里,王玉斌系统学习了内科、儿科及中医学等各科的基础知识,积累了扎实的临床经验,并最终以门门功课均为优秀的成绩获得振兴中医函授学院的毕业证书。1984年,王玉斌在大厂县乡村医生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自己的腿虽然没有好,但终于能够独立为人看病了,看着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忍不住潸然泪下的王玉斌说,儿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用辛苦换无数患者的微笑
“用我一个人的辛苦换来无数患者健康的微笑,值!”王玉斌告诉记者,这句话成了支持他这个残疾人医生的信念。为了这个朴素的信念,无论风霜雨雪,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病人召唤,王玉斌都会背起药箱或打开诊室,为患者服务。多少次在出诊路上跌倒,多少次爬起来忍痛前行,王玉斌就这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医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2007年冬天的一个雪夜,因为一个急重症患者不便行动,王玉斌不得不拄着双拐冒雪出诊。双拐在冰雪路面上不住地打滑,他不知跌倒了多少次。坚持着给患者看过病、打过针后,王玉斌被家人送到了县医院。检查结果表明,他的踝骨在出诊的路上就已经骨折了。打好石膏,王玉斌被送回家休息。刚刚躺下,家里的电话响了,电话的另一端传来患者家属急切的声音:“我家孩子突然高烧,您现在能给看看吗?”“把孩子抱过来吧,我现在就给看。”当孩子的母亲来到王玉斌家,看到他脚上打着的石膏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我是农民的儿子,最了解农民的苦。我曾是病人,最理解病人的痛。作为一名医生,能用双手为别人解除病痛,是我的职业使命。作为一个残疾人,能够尽己所能,帮人助人,就是我快乐的源泉。”从获得行医执照到现在,已经过去27个年头。艰辛与荣誉伴随着不断成长的王玉斌。20余年来,王玉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河北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10余项荣誉称号。面对这一切,王玉斌始终平淡如水,他说“都是过去的事了。今后我还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愿意把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无私奉献给社会,我愿意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尽到自己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应尽的责任。”
●相关链接
好人王玉斌大家谈
■刘福仁(北坞三村村民):王
玉斌开诊所好多年了,服务态度好,对人热情,医术也好,对老弱病残都很照顾,是个好人。
■王景兰(北坞三村村民):我
今年都80多岁了,行动不方便,十多年了,王玉斌一直是上门给我看病,从来没收取过出诊费,是个难得的好人。
■冯丽雅(北坞三村党支部宣
传委员):追求无止境,奉献不停歇。王玉斌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精神让人佩服。 (李 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