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为了减少不文明现象,建设宜居城市,日前,湖北省武汉市首次通过媒体公布了不文明市民名单,共计有40人上榜。在曝光的名单中,乱扔垃圾、乱闯红灯、乱停车辆等市民的姓名、性别以及接受惩罚的程度被公布,并附上视频截屏,部分乱闯红灯的市民的所在单位名称也被公开。据报道,此次被曝光的不文明行为发生在3月7日至3月11日间,当事人已分别被交警、城管等执法部门依法给予了相应的处罚或教育。媒体公布不文明市民名单的做法,在当地引起议论。
■本报记者 吴采平
■观点交锋
赞成者——
曝光能约束不文明市民
“人的陋习只有在舆论压力下才会改得快。曝光利用人们的自尊心和面子观,可以有效遏制社会不良现象的产生。”采访中,多数武汉市市民纷纷叫好,认为武汉市这一举措“很给力”,彰显了政府提高市民素质、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的决心,为缺乏文明素养的市民树起了一面自律之镜。“这样做好,就应该让这些不文明的人‘露露脸’。”“楚天家园”等网友认为,应该多曝光不文明行为,让更多的人自觉遵守社会秩序,武汉市交通拥堵不能只埋怨城市建设和汽车发展,与一些行人的不文明行为也有关系,曝光才能约束那些不文明市民。
反对者——
涉嫌侵犯了公民隐私权
市民刘先生认为,每个公民都有隐私权,不文明市民既然已经接受处罚,再被曝光就有点“过”了。法律工作者马成贤表示,《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公民的隐私权。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与尊重。虽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公民权利进行限制,但必须具有法律依据。武汉市通过媒体如此对号入座曝光不文明市民涉嫌侵犯公民姓名权和肖像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乔新生教授认为,曝光不是灵丹妙药,想要根治陋习,倡导城市文明,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公众的素质与修养,需要长期的引导和教育。
■部门观点曝光旨在提高市民素质
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干小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武汉市开展了多种主题活动,比如倡导有序排队、礼貌让座、热情引路和文明用语,整治乱穿马路、乱翻栏杆、乱闯红灯、乱停车辆、乱抛杂物等不文明行为。公开曝光这些不文明行为,就是通过监督手段来提高市民素质,倡导文明有序、礼让和谐的社会风尚。以前对不文明行为多以批评教育为主,而且没有形成机制,没有具体到不文明行为人,这次是把不文明行为和行为人对号入座,监督力度更大。
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处处长刘兴元认为,市民普遍肯定曝光对不文明行为的震慑作用,这项活动将在近期继续开展下去,通过教育和曝光相结合的方法,提醒和告诫市民告别陋习,争做文明市民,以期达到提高市民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