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矛
河南省郸城县2010年9月斥资千万元建设了一条4.5公里长的观光铁路。自去年年底铁路建成交付使用以来,一直没投入运营,成了地地道道的摆设。当地群众传言,这条新修的铁路将面临拆除(据4月19日《东方今报》报道)。
一些地方政府在拉动GDP增长的冲动之下,投入巨额资金建设政绩和形象工程,时下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但是,有些所谓地标性建筑尽管是政绩形象,至少还能物尽其用,比如,安徽省阜阳市的仿白宫建筑可以作为区政府的办公场所,山寨世博中国馆、山寨悉尼歌剧院或多或少中看也中用。而像郸城这样,劳民伤财建一条观光铁路,却成了既无观赏价值也无实用功能的摆设,实在让人痛心。
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工程是如何被立项、批准而且还冠以“以人为本”的名目来上马的,但笔者以为,这是一个标准的政绩形象工程。像郸城这样一个中原小县城,经济实力不能算雄厚,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名胜古迹和奇异风光,据报道中所说,观光铁路所经之地,由东向西依次是郸城县财政局大门、财政局家属院、逸品香山小区、才源中学、中州国际酒店、建材物流港等单位和小区,此外还有丁黄庄和丁老家两个村庄,再往西走,路两侧便是麦田了。这样的风光何至于要专门建一条铁路,坐在火车里欣赏呢?
一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强调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谈到转变领导方式时曾明确指出,要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各项工作的最终标准、最终目标。但郸城县这条观光铁路,耗费了大量的资金,老百姓却没有从中受益。它既不能够方便地方群众出行,也不能够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好处。面对这样一条观光铁路,群众能够高兴、拥护、赞成、满意吗?报道转述了铁路边遛鸟的一位老人的评价——“估计这铁轨能卖个几百万元”。在人们的心目中,观光铁路的价值仅止于此,岂不悲哀?
政绩和形象工程大多打的是民生工程的旗号,花费的是国家和人民的资产,但如果不能给民生带来更多的利益,百姓是不会买账的。郸城县的这条观光铁路,虽然建成而无用,但其实也不必再花大力气去拆除,让它永远躺在那里作为一个标本,似乎也可作为一个选择。如果它能给所有地方官员带来一些警示,并使其引以为戒,让这样的工程从此绝迹,则千万元的投资也可算没有白白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