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提前4年实现国家提出的“2015年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目标
重庆万州区李河镇城乡养老保险金发放点
■本报记者 刘文新 文/摄
从4月1日开始,重庆市40个区县全部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此举标志着重庆市提前4年实现了国家提出“2015年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目标。
2009年,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总体部署,探索建立起重庆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制度旨在将城乡居民统筹考虑,既涵盖所有年满16周岁的农村居民,又将城镇里未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或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居民纳入进来,实现城乡一体全覆盖。
基础养老金比全国高25元
重庆市社会保险局局长周平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其他省市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相比,重庆市的范围更广、标准更高。在其他省市,这项保险只针对农村居民,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重庆市则率先将数十万名城镇居民也囊括在内,故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
重庆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是从2009年7月开始的,首批在万州、黔江等15个区县试点,试点面达40%,当时全国的试点面仅有10%。2010年10月,第二批试点工作在涪陵、渝中、江北等15个区县展开,试点面达75%,当时全国仅为23%。今年4月1日是最后一批,包括万盛、铜梁、秀山等10个区县。
据介绍,目前,该市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条件的人数是1300万。到4月1日已有1000万人参保,参保率达80%。其中,有300多万名60岁以上老人领到了养老保险金。
重庆市还提高了养老金标准。按照全国的规定,60岁以上的参保人员不用缴费可直接享受基础养老金,中央政府制定的标准是55元,重庆是80元,高出了25元。这多出来的25元,由市财政和区县补贴。
对16岁至59岁正常参保人员,国家设定的个人自缴部分有100元/年、200元/年、300元/年、400元/年、500元/年5个档次,重庆市设定的是100元/年、200元/年、400元/年、600元/年、900元/年5个档次。其特点是普惠政策和效率政策相结合,提高待遇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另外,重庆市、区两级财政还为参保残疾人每人每年代缴40元,向参保的独生子女父母每月增发10元,向年满70岁的参保人员每月增发10元。参保人员去世后,还将得到一次性死亡补助金,标准为死亡时本人上月养老待遇乘以12个月。
工作人员提供上门服务
万州区是2009年重庆市首批试点的15个区县之一。万州区社会保险局办公室副主任陈登华告诉记者,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完成参保手续。参保村民只需提供一张身份证、一本户口簿,填写一份申报表,将它们交给村里的协办员就可以了。协办员将申报资料统一交到乡镇社保所,乡镇社保所再将申报资料进行初审后录入电脑,在网络上提交给区社保局审核。区社保局完成审核之后,统一为参保村民办理银行存折,再逐级发放至参保村民手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就达到43.5万人。
綦江县是最后一批纳入试点的区县之一。记者近日在该县永新镇社保所办公室看到,一叠叠厚厚的养老保险档案袋、申请表及城乡居民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证,满满地堆放在办公桌上,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参保人员的信息录入。
在綦江县中峰镇敬老院,中峰镇劳动就业社保所的工作人员正免费为这里的13位老年人现场办理照相、填表、审核等相关参保手续。70岁高龄的郑盈芳激动地说:“我们老年人腿脚不方便,社保所的工作人员亲自上门为我们办理养老保险,实在是让我们感动。”据中峰镇劳动就业社保所负责人介绍,这些天,他们都在加班加点地进行参保人员的业务受理和基本信息录入工作,力争按要求在4月底前完成大部分工作任务。
记者了解到,1月1日綦江县各街镇开始受理申报以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全县就受理申报参保人员22819人,其中老年参保人员10458人。据该县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将在4月下旬举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首发仪式,届时已参保的城乡居民将会领到第一笔养老保险金。
今后每年投入将达36亿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继国家取消农业税、农民直补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民政策。然而,解决民生问题需要真金白银。从数据上看,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是55元/月/人,重庆市达到了80元/月/人,高出25元。高出部分,将由重庆市自掏腰包。仅此一项,重庆市、区两级财政今年就将增加8.7亿元的支出。从大账上算,当4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后,城乡居民每月领取养老金人数预计将达到337万人,比2010年增加60万人;每月将拨付养老金达3.04亿元,预计今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需财政投入34.6亿元,今后每年投入将达到36.5亿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重庆市各级财政每年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的资金达10亿元以上。为减轻贫困区县的财政负担,重庆市对地方补贴部分采取了3种不同的财政分担比例,即:在主城区,由市财政负担20%,区级财政负担80%;14个国家扶贫开发区县,市财政负担70%,区县财政负担30%;其他区县,市财政和区县财政各负担50%。总体测算下来,市级财政要负担60%左右。
面对巨大的筹资压力,重庆市财政局表示,将一方面争取中央支持,整合市级资金等多渠道筹集;另一方面管好用好保费,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在资金管理上,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养老保险专项基金市级统一管理——全市统一政策规定、业务标准、操作流程和管理软件;区县征收的基金全部按时上划市财政专户,发放养老金所需资金由市财政统一调拨。这样做既能增强基金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也使得参保人员在全市范围内跨区县流动转移时,养老保险关系能顺利衔接。
●典型事例
不靠儿子也能养老
重庆市江津区绣庄七社68岁的村民王银珍一家,几十年来一直和疾病、贫穷做抗争,晚年的养老问题一度困扰着他们。
王银珍的大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二儿子是智障患者,手脚有残疾,生活无法自理,至今没有讨上媳妇。拖着两个有病的儿子,王银珍一家的日子从来都没有轻松过。9年前,大儿子和媳妇相继患病去世,一家人的日子更加艰难。几十年了,他们家始终没有存折,家里最宽裕的时候,只有两三百元现金。王银珍和老伴一直担忧的是,当他们实在动不了的时候,谁来为他们养老送终。
从2010年开始,王银珍一家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先是1月份政府让他们享受了农村低保,一家3人每月能领到370元。同年10月份开始,政府又给他们发放了养老金,王银珍每月80元,老伴每月90元。去年他们种植的花椒又赶上了好价钱,卖了3000多元。去年年底,王银珍生平第一次走进银行,存了3000元钱。 (刘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