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是我国第62个五四青年节。五四青年节,一个为纪念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反帝爱国五四运动而设立的特殊节日。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将5月4日设为我国的青年节。
自那时起,五四青年节就被固定成一种文化符号,其主要象征意义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对社会问题的激情破解,对各行各业的唤醒与创造,由此而生五四精神,其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长期以来,国家对青年人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与此同时,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也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其实,无论是对于一个国还是一个家,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是创业还是守业,青年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之一,需要全社会更多地予以关注。
■本报首席记者 胡 军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五四青年节除去此前一直沿袭的纪念活动外,开始逐步增加了激励元素,共青团、全国青联以及许多新闻单位,每年在全国以及一些省市评选“十杰青年”“优秀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活动,并已逐步成为常例。许多优秀青年通过评选活动脱颖而出,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发扬五四精神,催人奋进。
然而,近年来,被评选出来的优秀青年逐渐出现了中年化倾向,而且逐级评选痕迹越来越明显,发动群众海选的广泛参与性尚有待提高。
“这几年,明显感觉就是获奖或获表彰者的年龄越来越大,已经有中年化的倾向了。按照团章要求,28岁以上未担任团内职务的人已自动离团了,但每年的五四奖章获得者都有不少是超过28岁的人,有的甚至都40多岁了,这让人有些困惑”,长年关注国内青年激励机制的北京戴先生告诉记者:“我每年都关注全国各地的青年奖项评选,但说实在的,有些获奖的不管是真实年龄还是长相,都不太符合青年的形象。”
据了解,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旨在树立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典型,反映当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将集中表彰“第1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记者查阅了团中央官方网站4月15日公布的31位候选人名单。其中,“70后”25位,“80后”6位。年龄最大的为1971年5月出生,今年41周岁;年龄最小的为1986年1月出生,今年25周岁;30周岁以下为5人,其余均为30周岁以上。
与此类似,即将举办的“第21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的获奖者也有年龄偏大趋势。以历届30名候选人的平均年龄为例:第6届为33.9岁;第7届为34.9岁;第8届为34岁,到第11届上升到37.5岁,其中31岁以上者27人,占90%,30岁以下者3人,占10%;到第12届再上升到37.5岁,其中35岁以上者29人,占96.7%,35岁以下者只有1人,占3.3%,该届10位入选者的平均年龄也是37.5岁;2009年第19届候选人名单里,甚至出现多名年龄在40周岁以上者。
对于这种现象,黑龙江哈尔滨市青年小孟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既然是要通过评选活动激励青年,如果社会参与性差一些,效果也会差一些。从现在很多的青年评奖活动来看,候选人都是先获得基层的杰出青年、五四奖章,然后才被推举到更高级别的评奖,大家都觉得还是有更多青年人参与比较好,参与人群越广泛,激励和教育效果应该更好。他认为,应该能够公布参评标准,让我们青年人知道到多大岁数之前还能努力获得这些激励奖项,什么时候才能够资格去参加全国优秀青年的评选活动甚至成为候选人,这不仅是一个被激励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受教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