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定金该何时交是个问题
一些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设置不合理交易制度,误导消费者过早交付定金,使消费者在交易中陷于被动。为此,四川省消委会等有关人士建议,消费者在交付定金前务必确定知情权有保障
作者:刘银 刘铭


    

■刘 银 本报记者 刘 铭

  对于购房、装修等大额消费,消费者须交付定金几乎成为行业惯例。记者近日从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获悉,一些经营者设置不合理交易制度,误导消费者过早交付定金,使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陷于被动,由此引发了不少消费纠纷。有关法律人士就此建议,消费者在交付定金前务必确定自身知情权得到保障。

记者调查————
买二手房先付定金再谈价

  不久前,陈女士在成都市购买二手房过程中遇到了关于定金的麻烦。3月17日,她来到四川伊甸城不动产经纪有限公司富丽花城店,准备购买一套二手房。经过比较,她看中了一套住房,想与房主面谈价格。这时,该店员工告诉她,必须先交付5000元诚意金。无奈之下,陈女士只好交钱。与房主谈妥价格后,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该店将诚意金当作定金转交给了房主,并约定3月21日签订三方合同。
  3月21日,陈女士如约前去该店签购房合同。这时,该店要求再交3万元定金,并称如果因为银行按揭不能办理导致交易中断,所交的定金不能退还。由于时值房地产宏观调控时期,陈女士又属于外地户口,她不敢签订这样的合同,便要求该店退还5000元诚意金,对方以已将该款项作为定金转交房主为由拒不退还。
  因双方协商无果,陈女士于3月26日向中国消费网四川频道投诉。在网站帮助下,3月38日,四川伊甸城不动产经纪有限公司协调交易双方,最终,房主同意退还定金。
  “事实上,在一手房市场也时常发生类似的定金纠纷。”四川省消委会副秘书长刘乔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购买商品房要经过看房、签订《房屋认购协议书》并交付定金、签购房合同、办理银行按揭等几道程序。由于签订《房屋认购协议书》并交付定金成了第一道“门槛”,消费者往往在交易中变得被动。如果有开发商隐瞒关键信息,在购房合同中设置霸王条款,或银行按揭不能顺利办理等,导致交易不成功,开发商会将违约责任强加给消费者,扣留定金不退。

定金前置成家装业潜规则

  本报记者近日在成都市调查发现,定金前置现象在不少行业存在,在家居装修行业甚至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由此引发不少纠纷。
  3月15日,消费者邓先生向中国消费网四川频道投诉成都市某家装设计中心,要求索取回事先交付的设计定金。原来,去年12月31日,邓先生来到该中心与设计师交流,然后按要求交付了2000元设计定金,设计师承诺设计图可以修改到邓先生满意为止。后来,邓先生对该设计师的设计图一直不满意,希望中止合作,要求退还定金,遭到拒绝,对方甚至拒绝将设计图交给他。
  3月23日,本报记者随同准备装修房屋的林先生进行了一番实地体验。在位于成都市太升南路的博美装饰城,林先生连续咨询了3家装修公司,对方均表示要先收定金后量房。林先生最后选择了一家较知名的装修公司,在交了1000元定金后,设计师方上门测量房屋,制作设计方案。

权威分析————
  定金前置涉嫌侵权

  《合同法》中对定金作出了如下规定,即:“当事人可以依照《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权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担保法》对定金作出了如下规定,即:“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四川省贸促会法律部部长、律师、仲裁员张萌认为,上述法律没有规定交付定金的时间,而是要求当事双方具体约定。法律规定的定金主要是违约定金,合同当事人预先交付定金的时间应在合同履行前,具体包括合同订立时、合同订立后至合同履行前等阶段。但如果是卖方市场、垄断经营或存在行业潜规则等情形,交付定金的时间事实上是经营者说了算,对消费者不利。
(下转A2版)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定金该何时交是个问题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