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方
从2010年开始,自主品牌车型质量投诉大幅攀升。本期涉及的4起投诉集中反映了这一问题。
消费者马松投诉说,他买的奇瑞A3,行驶里程到1.8万公里时方向盘卡死,差点酿成事故;行驶里程到2.1万多公里,离合器失灵;4S店为车换了泵,2.7万公里又出现刹车失灵。其他小毛病就不说了,车现在放在4S店,消费者一直没取,强烈要求退车。
就目前消费环境而言,退车几乎是不可能的。消费者对厂家无可奈何,但是从长远形势看,消费者很可能再也不会给不负责任的厂家以机会。厂家作何选择,其实最终影响的还是自己品牌的信誉度和影响力。
大连市消费者马旭投诉,他买的帝豪1.8手动舒适型刹车漏油,导致刹车失效。他今年3月14日提车前后陆续发现此车倒车雷达处有掉漆、挡把有划痕、方向盘抖动大、不见新车密封贴等问题。第二天消费者要求换车,被4S店拒绝。不到一周,消费者在驾驶中有几次时速50公里左右时刹车不灵,一踩到底,便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
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运营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作为吉利旗下的各款车型,质量工艺水准亟待同步提升,否则必会殃及品牌信誉。
上海市消费者严志冬投诉,今年4月11日,他购买了一辆五菱宏光的汽车,但不到一个月,就发现车的前右轮胎有一块鼓起的包,怀疑车轮胎有质量问题,就将车辆开到上海南翔一家4S店检修。当时,工作人员说可能车胎的质量不好,或者是在安装车胎过程中造成的,并表示说会拍照片给厂家做鉴定。严志冬说自己的车在使用的过程中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小的刮蹭也没有,连车身的油漆都没划过。可4S店之后的回复却说轮胎鉴定结果为人为划破,只有简单几个字,并无鉴定书、回执单之类的书面回复。严志冬索要回执单,对方不给。而当严志冬投诉到厂家时,厂家只是说根据鉴定结果做出如此处理。
在锦湖轮胎曝光之前,轮胎出现质量问题,很多汽车厂商均以消费者使用不当为由,拒绝承担任何赔偿。锦湖事件之后,还有厂家以此为借口拒不承担相关责任。
湖南省消费者刘浩投诉,他买的长城腾翼C30行驶至3000公里时,前减震器有问题。4S店检修后证实判断正确、确有问题,但目前没有配件更换。刘浩等了快一个月,还是没有任何消息。消费者希望厂家和店家能快点解决配件问题。
配件等候时间长,反映出品牌管理控制存在薄弱环节。
低价位曾是自主品牌扩大市场份额的良方。但自主品牌不能仅仅以价格取胜市场,一定要抓好质量工艺;一旦质量不佳的名声根深蒂固,要想挽回不良声誉造成的损失,将远远大于现时的投入整改成本。否则,只能在低端消费层次徘徊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