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潘柏林 凌 峰 本报记者 聂国春
“桐坑”笋干、“永裕”竹地板、“圣氏”竹饮料、“谈竹庄”竹纤维、“竹天下”竹呼吸鞋、“中国竹子博览园”景区……在浙江省安吉县工商部门的大力帮扶下,一个个竹业品牌正在崛起,一条竹业品牌循环经济链在安吉逐步形成。“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用这句话来形容安吉的万顷竹海并不为过。安吉县工商局局长刘克毅告诉记者,竹产业是安吉的特色传统产业,前几年山区竹农有着靠山吃山、小富即安的思想,商标品牌保护意识不强,有些商标甚至被人仿冒和抢注,这严重制约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为了帮助企业提档升级,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近年来,工商部门通过提前介入、定点联系、上门服务、外地考察、举办培训、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将商标品牌培育职能拓展延伸到乡镇的指导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提高品牌运作策略。同时还根据企业规模、发展势头、商标管理等要件,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帮助企业创牌。”刘克毅说。
在工商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安吉竹天下鞋服厂成功注册了“竹天下”商标,并以此商标为主打品牌,自主开发了拥有19项国家专利的系列竹呼吸鞋。安吉圣氏生物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通过科技创新,从竹叶中提取“竹叶黄酮”,生产出“个个健”等自主品牌的竹饮料和保健品,并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杭垓镇桐坑村是安吉县最大的笋干专业生产加工村,过去由于没有响亮的品牌和固定的经销渠道,很多品质上等的笋干只能贱卖。“桐坑”商标注册并获得市著名商标后,“桐坑”笋干不仅香飘世博餐桌,还进入了沪杭等大中城市的超市,直接为全村村民人均增收1500元。
据安吉县工商局最新统计,目前全县已拥有竹类产品注册商标306件,国际注册商标12件,其中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省市著名商标13件。
记者了解到,由于注入了品牌文化元素,安吉县大大小小近2000家竹加工企业把竹子从根到叶“吃干榨尽”,一条竹业品牌循环经济链在安吉初步形成。竹片做地板、家具、窗帘、凉席,竹子提取出的竹纤维制成衣物,竹枝、竹梢做扫把,竹鞭、笋壳做工艺品,竹笋做食品,竹屑、加工废料做竹炭,竹叶提取物制成保健品……安吉以全国2%立竹量创造了全国20%竹业产值,2010年,安吉竹业产值达13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从竹子中增收达71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
为全力推动竹产业的转型升级,安吉县政府还相继出台了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对争创品牌的竹产业企业给予2万元到300万元的奖励,同时,县财政每年整合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竹产业发展区域品牌营销专项资金,用于竹区域品牌培育、宣传、推广等。
刘克毅对记者表示,根据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安吉工商将力推竹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力争到2015年完成竹产业产品商标注册申请240件,使竹产业注册商标拥有总量达到550件,实现竹产业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5件,省名牌产品5件,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完成认定2件,竹产业集群产值规模达到200亿元,将安吉建设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中国竹产品品牌培育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