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翔
日前,记者发现参与宁杭高铁客运专线施工的一家企业使用“瘦身钢筋”,企业工人将钢筋拉长拉细,然后浇注在混凝土中,制成护栏、立柱等备用件。据工人介绍,100多米的钢筋经过机器拉扯后,长度能增加近40米。接到记者举报后,当地质监执法人员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检查,并依法查扣了相关产品(据5月31日《金陵晚报》报道)。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大幅度提升了列车运行速度,缩短了人们的旅途时间,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了便捷舒适,但与此同时,飞驰的高铁列车能否确保安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物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交通工具运行速度越快,风险就越大。俄国著名科普作家别莱利曼在《趣味物理学》中说过,如果向一辆以120公里时速行驶的汽车投掷瓜果,这些本来破坏力甚小的瓜果就变成了危险的炮弹。对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速列车来说,轻微的差错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20世纪末,德国慕尼黑开往汉堡的一辆高速列车,就曾经由于车轮金属疲劳的原因,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冲出轨道,酿成重大伤亡事故,400名乘客中有101人死亡、105人受重伤。
因此,确保高铁运营的安全,对相关设施建设、设备生产和后期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必须保持高风险的意识,坚守“零误差、零缺陷”的原则和标准。站在这样的高度,宁杭高铁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瘦身钢筋”,就显得格外触目惊心。各类建筑物对钢筋直径、强度都有严格要求,如果钢筋变细了,建筑物的强度和安全使用年限将大打折扣。高速铁路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块短板的出现都会增加整个系统的风险。即使“瘦身钢筋”只用在了部分路段,问题也是很严重的。
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瘦身钢筋”暴露出来的高铁设施建设质量监控体系中的漏洞。宁杭高铁由中铁四局承建,使用“瘦身钢筋”的则是与中铁四局并无隶属关系的一家企业,该企业承包了工程部分项目。像中铁四局这样的大型国企,内部有严密的质量监控体系,但“瘦身钢筋”用于高铁设施建设的现象说明,一旦涉及到外包项目,质量监控就可能出现盲点。高速铁路这样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外包必不可少,如何加强这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值得相关单位认真考虑。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只要相关方面重视“瘦身钢筋”这个警示信号,加强对高铁设施施工的过程控制,严格落实产品准入、质量监管、质检把关等制度,就一定能够确保工程质量,为高铁的安全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