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后孩子们上课将走进博物馆、企业,甚至政府机构。日前,教育部与公安部、水利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粮食局等七部门联合召开会议,计划整合社会资源,为中小学生构建社会实践大课堂。今年9月将命名首批国家级社会实践基地。
教育部表示,目前中小学教育中还存在着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实践的情况。开展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可以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做事、生存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现在虽然新课改中有社会实践内容,但仍存在着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与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还没有衔接起来的障碍,存在着经费和安全等困扰社会实践开展的实际问题,需要联合各方力量,开发社会资源,探索建立开展社会实践的工作机制。
会议召开当日,公安部、水利部、国家粮食局等七部门均表示,将立即下发本系统“建立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通知”。引人关注的是,国家质检总局成为首批建立国家级社会实践基地的单位之一。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产品和服务质量关系到百姓的安全健康,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质量教育已经成为全民普及型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中小学生质量教育基地,将通过现场参观、图文讲解、动手实践、互相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产品标准、计量、检测手段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能力,增强学生质量意识,培育对自主品牌的热爱,从小树立质量法制观念。
教育部还将建立消防、节粮、科普等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此外,教育部拟与文化部协商,推动博物馆、文艺团体、乐团、剧院等向中小学开放,成为中小学生文化艺术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与国家发改委协商,推动循环经济型企业面向中小学生开放,成为循环经济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与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协商,推动各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湿地、林场等向中小学生开放,成为中小学生环保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 (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