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孟 刚)在近日文化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初步构建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介绍说,5月底,国务院刚刚批准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目前,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1219项。
马文辉表示,2005年开始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已基本结束,为有计划地开展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了对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设立了闽南文化、徽州文化、晋中文化、潍水文化等1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多种保护模式正在稳步进行,一大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我国有昆曲、剪纸等28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6项列入稀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我国设立亚太培训中心,开始招收亚太地区的学员和部分非洲国家的学员在培训班开展学习活动。
另据悉,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以“依法保护,重在传承”为主题,各地将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展系列活动。中华世纪坛“薪火相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徒同台展演”、国家图书馆文津楼“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等活动将在此期间陆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