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环比下降12.14%和10.90%同比下降4.89%和3.89%
车市表现依旧低迷节能补贴暂不取消
作者:张震


    

■本报记者 张 震
  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5月的汽车产销呈低迷走势,环比继续下降,同比降幅有所加大。继续保持“双降”态势。6月9日,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月度信息发布会上,助理秘书长朱一平对外发布了5月的汽车产销数据,5月,汽车产销134.89万辆和138.28万辆,环比下降12.14%和10.90%,同比下降4.89%和3.98%。1-5月,汽车产销同比增幅较前4月继续回落,其中商用车同比呈现负增长。
  中汽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说,汽车产销出现回落,企业应抓住机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两大产品降幅最大

  5月,乘用车和商用车环比均下降,且旗下各类车型产销环比均为负增长;同比看,乘用车产销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但商用车下降明显。
  5月,汽车产销较上月进一步回落,连续两个月同比出现负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有,购置税优惠等政策的退出和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影响、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部分城市治堵限购政策实施的影响、受油耗准入政策的实施影响以及日本地震的影响等。
  在整个汽车产品类的产销下降中,有两类车型降幅尤其突出。一类是乘用车中的交叉型乘用车,另一类是商用车中的半挂牵引车。
  交叉型乘用车即微型客车,其5月产销同比分别下降 6.68%和14.14%,同比下降6.84%和7.97%。
  中汽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分析认为,所有不利因素在这类车型上都在放大,尤其是刺激政策的退出对交叉型乘用车的影响最大。而由于自身技术含量低,微型客车又难以享受到节能车补贴。
  政策的退出对交叉型乘用车的影响最大。日本地震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部分日本合资企业已经出现严重开工不足的现象。
  5月下降最大的车型要数商用车中的半挂牵引车,其产销分别下降29.03%和27.54%。
  董扬认为,2011年国民经济的增速呈现调整回落趋势,国家收缩的财政政策以及行业内油耗准入政策的实施等因素影响,商用车产销较乘用车更加低迷。
  对于半挂牵引车,一个利好的因素是,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税收、土地政策、降低过路过桥收费和加大物流业投入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朱一平认为,国务院的部署会推动降低物流企业成本,促进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期待着政策的导向会促进商用车的发展。

轿车依然稳定增长
  
  汽车产销双降的同时,其中也不乏亮点。5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74.69万辆,虽然环比下降5.62%,但同比增长3.72%。给了行业一定信心。
  自主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弱,受政策退出影响最大的交叉型车主要为自主品牌,因此份额有下降的趋势。
  5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45.25万辆,环比下降9.91%,同比下降5.9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39%,占有率环比下降0.5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71个百分点。
  由于日本地震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部分日本合资企业已经出现严重开工不足的现象。日系车受到的影响进一步显现。5月,日系车企丰田、本田在华合资企业销量下降较大,日系市场份额继续下降。相较之下,德系和美系占有率明显提升。
  5月,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等合资品牌乘用车分别销售15.38万辆、18.65万辆、12.68万辆、9.31万辆和3.02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4.74%、17.88%、12.16%、8.93%和2.90%。
  另外,由于行业整体增速大幅回落,企业积极应对,库存下降明显。截至5月,整车企业库存为66.12万辆,比2010年年底下降14.55万辆,且呈现库存逐月下降的趋势。
  面临众多的“不利因素”,董扬乐观地指出,5月汽车出口创历史新高,出口7.21万辆。这说明世界经济有所好转,年内这个数字还有被突破的可能。

节能补贴不会取消

  谈及中国汽车产销连续出现的“双降”现状,董扬表示,对于已经增速明显放缓的汽车产业,政府应适当考虑出台鼓励政策。
  “汽车产业曾经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时,起到重要作用,由于产业链长,牵连面广,刺激经济增长效果明显。”董扬说:“不能用到汽车产业时就推鼓励政策,现在又说车辆饱和,不断打压。”
  董扬表示,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国家财政收入影响较大。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重视今年以来产销增速大幅回落的情况。
  之前,坊间一度传言说节能补贴因资金用光将取消。对此,董扬表示,行业协会正在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补贴“应该不会取消”。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汽车·热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车市表现依旧低迷节能补贴暂不取消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