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本报讯(记者孟 刚)近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主持调研、撰写的《201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共约56万字,由年度总报告、专项研究报告和市场调查报告3部分组成,深入剖析了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所收获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战略发展建议。据介绍,此报告是我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主持调研、撰写的第5本电影产业年度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10年,在政府的相关利好政策出台及经济环境向好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影市场加速增长,制片、融资、院线与影院等领域均有较高增幅。《报告》认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前景良好。3D及IMAX技术的迅速普及,大电影营销概念的逐步形成,围绕票房多种盈利手段的逐渐开发,以及高票房电影的口碑提升,使2010年的国内电影业在高速增长中呈现良性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报告》对高增长下潜伏的危机也给予了警示。明确指出,虽然在新技术和好口碑的推动下,电影消费需求旺盛,但电影制作与类型选择渐趋保守。社会资本在提升产业热度的同时,也带来了盲目投资所造成的投资泡沫。
在动画电影方面,《报告》指出,我国动漫产业创作生产的动画片中以电视动画片为主,动画电影则非常少。每年十几万分钟的动画片产量,其中动画电影所占的比例还不到5%。由于受政策、发行渠道和技术等原因的影响,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数量整体较少,而真正能走进影院的就更少,再能取得高票房收入的则就屈指可数了。
《报告》认为,2010年我国电影的发展仍给未来留有很多空间,从业者应从技术热、营销热、明星热中走出来,坚持创意为王,为不断上扬的国内电影大盘培育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除此之外,《报告》还结合“十二五”期间整体文化发展战略步骤推出了《“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产业黄金五年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十二五”发展时期的战略建议,对2011-2015年我国电影市场发展的趋势做出了预测: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多元发展,打破垄断;电影院将主要建在地级、县级城市;品牌将拉动影院发展;动画电影将成黄金板块。
此外,报告在保留暑期档和贺岁档这两个年度最重要的档期的同时,增加了春季档的调查,指出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在春节档的强势带领下,3-4月淡季档市场将出现较大提升,这一档期潜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