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 夏
日前,由卫生部和中国记协主办,可口可乐大中华区支持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吃动平衡,走向健康)系列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启动,活动上,专家呼吁大众建立膳食平衡、吃动平衡的健康生活习惯,改变饮食不均衡和久坐少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孔灵芝:
吃动平衡防慢性病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说,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给我国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和挑战,这些慢性疾病都与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久坐少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倡导大众持续坚持膳食平衡、吃动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是希望从源头上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孔灵芝指出,吃动平衡是健康的基石之一,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继2010年推出吃动平衡主题后,今后将持续开展吃动平衡,走向健康主题活动,使该理念能够深入人心。慢性病的预防很大程度上在于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建立和养成一个长期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卫生部自2010年起倡导每月11日为“步行日”,就是希望大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运动,达到吃动平衡,走向健康。
马冠生:
保持健康体重关键在于吃动平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说,运动不足是造成超重、肥胖和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因素,吃动平衡是指每天的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达到平衡。
马冠生同时指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即将迈入社会的群体,让他们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吃动平衡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非常重要。现在有的年轻人为了减肥拼命节食,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超重并非因为某种食物造成的,而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热量过剩转化成脂肪形成的;同时,单纯节食减肥在减掉脂肪的同时还减掉了肌肉和骨骼的重量,这样会损害身体健康,尤其是会增加女性今后骨骼疾病的风险。所以保持健康的体重尤其需要注意吃和动的平衡,也就是保持体内能量的收支平衡,而不要单单节食,结果损害健康。
白岩松:
吃动平衡贵在坚持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作为健康知识宣传员出席了启动仪式,并表示吃动平衡最重要的是坚持。白岩松认为,现在大众锻炼身体呈倒金字塔型——年龄最大的老年人最注意锻炼身体,反而年轻人非常缺乏运动,这是不正常的。
针对现代社会很多人无暇运动的现状,白岩松表示:运动,并不是非要花大钱去买健康,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即可达到运动的目的,比如增加步行——每天多走两站地、爬两次楼梯等。每天都让自己有机会迈开双腿,启动这自身的“11路”,走出健康。
●相关链接
吃动平衡,走向健康小提示
6月10日,在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 (吃动平衡 走向健康)活动仪式上,卫生部疾控局、新闻办、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等主办单位发布了修订后的吃动平衡、走向健康小提示,指导大众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1.每天都是步行日——让步行成为你生活中的乐趣。
2.走路或者骑车吧——早一站下车或者放弃坐车,去体验步行或骑车的健康出行方式。
3.少吃两口——不要每顿都吃十分饱,感觉能够停嘴的时候,及时离开饭桌。
4.不要久坐不动——持续坐的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不时起来活动活动、舒展一下。
5.跟着感觉“走”起来——甩开手臂,步行时感觉到用力,但不吃力,全身温暖或发热,可以有汗,心跳呼吸有所加快,但是没有气短和力不从心的感觉。
6.保持微笑——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使你拥有健康的同时享受美好生活。好心情可以挂在脸上,更应保持在心中。
7.别忽视上下楼的机会——每天少乘几次电梯,走楼梯让你的心脏有更多的锻炼。
8.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运动——分享快乐和阳光。
9.选择多样化的饮食——有助于我们摄入各种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保持膳食平衡;食物本身没有好坏,关键在于我们的搭配和保持吃动平衡。
及时补充水分——运动时不要忘了补水,出汗多和天气热时更要及时补水。 (唐 夏)